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民進黨的反省能力何在?

2012年02月17日 09:2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一個月,民進黨閉門思過的敗選檢討近日提交初稿。臺灣《聯合報》近日發表社論指出,看這次民進黨的敗選檢討,表面上洋洋灑灑,內容卻避重就輕、顧左右而言他,始終避免把焦點對準自己最脆弱、最該反省的環節,民進黨在鏡子裏根本看不到自己。

  社論摘編如下:

  民進黨曾號稱是個“有反省能力”的政黨,但這項美德已日漸離它遠去。看這次民進黨的敗選檢討,表面上洋洋灑灑,內容卻避重就輕、顧左右而言他,始終避免把焦點對準自己最脆弱、最該反省的環節。

  這份檢討報告初稿,被外界形容寫得“像學術報告”;就如綠營中常委批“十年政綱”“太難懂”一樣,都具有典型的“蔡式風格”。蔡英文即將卸任黨主席,或許她不願丟下一個太沉重、太尖銳的局面,讓民進黨難以面對;或許她仍想保持自己一直以來客卿般的優雅,所以她面面俱到,讓同志們好過一些。問題是,此刻民進黨面對的情勢,恐怕非要“休克療法」”才能解決。

  蔡英文隱隱掩掩寫在檢討報告、卻未直接明言的重點是:中間選民在最後兩周失去了對民進黨“執政的信賴感”;其中,包括了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選民對其兩岸走向的不確定感。這點,和若干綠委直指此次選舉就敗在兩岸問題上,若合符節。遺憾的是,檢討報告卻故意另列舉國民黨運用行政資源、返鄉投票不便、及宋瑜效應未發酵等諸多技術性問題,把這個核心因素稀釋掉了。

  選民失去對民進黨的執政信賴,除了綠營反對“九二共識”外,確實還有更多元的因素。茲列舉數例:一,視野過度褊狹,走不出本土化的框架,這在全球化年代顯不足以帶領臺灣迎接國際競爭。二,意識形態取向太強,常流於執拗、乃至硬拗,無法面對環境務實調整。三,論述能力高於實踐能力,眼高手低,為反對而反對,卻無能找出解決方案。四,對不同族群及不同意見缺乏包容,有時更煽動或縱容仇視。五,長于政治動員卻拙于經濟發展,治理成績難以獲得經濟支柱型選民的認同。

  這些,都是民進黨長期發展累積下來的性格和積習,其中有些甚至還是綠營自認不凡的“長處”;可以想見,這些問題絕不會在敗選報告中提及。最明顯的例子是,民進黨的兩岸關係論述,隨著世界政經局勢的演變,已嚴重與現實脫節,甚至妨礙了民進黨整體民主論述的擴充;然而在黨內,這卻仍是其供桌上必須遵古法膜拜的神主牌,也因此這次敗選也只能含混簡化為“九二共識”的提法失當。鋸箭法雖好用,但問題真有這麼簡單嗎?

  事實是,陳水扁“執政”8年帶給臺灣的災難,從來沒有被好好反省過;只要這個陰影不消除,民進黨要重新“執政”,它就會成為選民的心理障礙。檢討報告説,選民失去對民進黨的“執政信賴”,這是正確的解讀;但報告説這發生在“最後兩周”,卻是自欺欺人。別忘了,教導民眾提供假意見來誤導民調,不正是民進黨發明的伎倆嗎?那麼,它真的相信蔡英文的民調一路領先馬英九,直到“最後兩周”才急轉直下的嗎?就算是吧,那麼,不是綠“執政”8年的慘澹記憶驚醒選民回到現實嗎?

  早年在野崛起時,民進黨以銳利的監督眼光及相對清純的形象,取得了選民信賴。但在兩度政黨輪替後,它“執政”的能力和穩定度已被藍軍比了下去,而它的清廉、公正形象也已東耗西損。就如檢討報告避談的“宇昌案”和“豪華農舍案”,絕對是“蔡蘇配”失去民眾信賴的因素。尤其對於全島及前瞻性的議題,民進黨不僅不願表現它具有完整而平衡的“執政”視野,反而不時以唱反調的方式來杯葛“中央”,這種態度如何獲得選民的信賴?

  每一次的失敗經驗,都可以作為反省的借鏡,以求自我提升。但如果堅信自己完美無瑕,面對鏡子只看到別人的錯,而無意看清自己的缺失,那檢討報告寫得再厚也沒用。民進黨要跨過50%的門檻,不能只作技術性分析,不能只滿足於基本盤。這樣看的話,這份檢討報告初稿該刪掉一半以上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