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經濟日報》2日社論説:臺灣各界在跨年的歡愉氣氛之後,回到現實,橫亙在2015年的挑戰比比皆是。回顧2014年,臺灣經濟雖略見好轉,但臺當局施政不得民心,以致11月底“九合一”選舉執政黨吞下慘敗苦果,今年又進入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及“立法院”改選的熱季,對經濟發展及臺當局相關施政投入新的變數。面對重重的內外經濟挑戰,2015年可説是臺灣在停滯或前進兩者間的抉擇,這也是馬當局及朝野政黨的重大考驗。
2015年國際經濟變數極多:美聯儲可能升息,日漸泡沫化的全球股市勢必大幅波動;美元走強及油價暴跌可能引發全球貨幣競貶及新興市場經濟危機;歐洲及日本通縮情勢惡化及實施歐、日版量化寬鬆政策,益增全球金融及經濟亂象。臺灣是高度依賴貿易的開放經濟體,無可避免會受到上述國際經濟變數及風險的波及,若不能妥適因應,勢必影響今年總體經濟表現。
島內本身經濟挑戰亦有增無減,尤其在“九合一”選舉後,以下幾項變數勢必衝擊2015年臺當局施政及經濟表現:
其一,經濟活力減弱。執政黨選舉潰敗導致政治不確定因素升高,2016年政黨再次輪替氛圍瀰漫社會,以致島內企業投資及外資來臺意願皆受影響,削弱整體經濟活力及成長動能。
其二,臺當局決策及行動力受到牽制。馬英九為“九合一”敗選辭去國民黨主席,並任命毛治國出任“閣揆”,因為“內閣”換湯不換藥,民意支援度極低,臺當局決策及行動力備受牽制,尤其“行政”和“立法兩院”關係丕變,國民黨“立委”自主性大為增強,在野黨“立委”亦升高制衡力量,最近“立法院”三讀通過證所稅大戶條款緩徵三年,以及部分“立委”擬串連修正將兩稅合一股利扣抵率減半延後實施等,充分凸顯行政部門決策無法貫徹的窘況。
其三,地方包圍“中央”。民進黨加上柯文哲入主五都及九縣市,地方執政版圖佔逾全臺灣人口七成,不僅聯手推動“財政收支劃分法”和“行政區劃法”修法等,向臺當局要錢、要權,同時對涉及臺當局的各項施政亦有實質掣肘能力,如航空城、北宜直鐵、南桃鐵路高架化等重大建設計劃,都有生變可能性。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