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反服貿女王”劉喬安被媒體挖出竟是“援交女”,轟動了臺灣輿論場。視頻顯示,身穿性感短裙的劉喬安在一賓館房間裏與“釣魚者”討價還價,自標價碼10萬新台幣(約合2萬元人民幣),涉性語言極其露骨。在這般“鐵證”面前,劉喬安的公關辦法是高聲喊冤,辯稱談話內容是自己“身處險境”時的將計就計。
劉喬安現年29歲,原本毫不知名,只因面容姣好及身材火辣,在今年三四月反服貿的臺灣“太陽花學運”中搶得鏡頭,獲“反服貿女王”之稱而一夜成名。
一名女性私德出問題,這在哪個社會裏都有,不足為奇。然而臺灣媒體昨天紛紛大規模報道,把一些正經新聞都壓住了,卻也並非都是獵奇。
臺媒憤慨的是,這名從視頻看相當“專業”的援交女借“太陽花學運”出名,提高自己援交費。那些單純的學生不僅給臺灣政客搭了臺子,還成就了劉喬安這樣的三教九流。
的確,激烈的政治及輿論鬥爭如今在很多地方都有所異化,刺激了種種借搞政治而出名的圖謀。不僅政客很需要能夠聚集公眾注意力的衝突,後者越多、越尖銳,他們就越可能抓住提高身價的機會;一些不夠知名的藝人、學者等也通過摻和政治走成名的捷徑,如果運氣好,真有捧了金娃娃的。
臺灣“援交女”通過到學運現場搶鏡頭而成功自我包裝,進一步豐富了借政治運動成名的想像力。政治舞臺的功能看來愈發“多元化”了,學運廣場同時成了暗中的T型臺和各種走秀場。它能把“只要出名怎麼都行”的人説捧紅就捧紅。
讓我們把目光從臺灣拉回到大陸,回想一下前幾年的微博輿論場,有多少人借著在那裏搏出位而一舉成名。那些人借著從微博收穫的名氣出了暢銷書,成為出場費直線上升的活動嘉賓,或者開了網店,或大或小都賺了一筆。
在大中華地區,有的藝人原本門庭冷落,作品無人問津,因為搞了政治而聲名大噪,身價倍增。有的演員已經過氣,靠著不斷發表政治性言論而維持存在感,像是返老還童。政治似乎成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投機利器,誰能把它耍弄好,誰就能發。
這些年的臺灣只問藍綠,不問是非,這其實是分裂嚴重社會裏的規律性現象。一個政治符號明顯的人物出醜聞,他的對立陣營就會對他死纏爛打,同陣營的人則會淡化事件,甚至為他鳴冤叫屈。中國大陸分裂最嚴重的地方是網際網路輿論場,每每出現醜聞,也往往是兩種聲音對立最激烈的時候。
當今世界各種人參與政治的門檻大大降低,政治逐漸包羅萬象,各種人跳進政治或淘金或表演“受苦受難”的情況不斷增多。把他們同真正有追求和責任感的政治積極分子進行區別,變得更加困難。有些人參與政治的動機本身就是多元的,價值觀和功利心錯綜交織,長期願望和短線利益難解難分。
世界在變,政治的形態和內涵也在變,這對公眾的政治情商提出了更高要求。政治説到底要為公眾的利益服務,它不應僅僅是少數人跳躍式撈取資本、實現個人超值利益的通道。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