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與南韓總統樸槿惠利用北京APEC期間舉行首腦會談,簽署《中韓自由貿易協定》(FTA)框架協議,預計明年達成正式協議。臺灣《旺報》12日社評説,雖屬意料之中,卻快得令人意外,兩岸ECFA後續協議停頓後,臺灣産業界最憂心的事終於發生了。
社評説,中韓FTA是目前中國大陸覆蓋領域最廣的一項自貿協定,採取所有框架,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規則等共17個領域,及電子商務、公平競爭、政府採購、環境等新興議題。韓國商務部官員表示,許多醫療設備和電子高端産品目前關稅超過10%,未來10年將逐漸降低。
《兩岸服貿協議》遲遲未能生效,大陸官員曾經對臺灣預警,中韓FTA談判速度正在加快,大陸不會因為臺灣的延宕而放緩與韓國的談判,臺灣必須設法解決內部爭議。
原本由於韓國對農産品談判有一定的堅持,外界預計年底才會達成協定,但APEC會順利突破最後障礙而達成協定,臺灣立刻陷入出口競爭力相對衰退困境。
臺灣與韓國産業結構相近,出口貨品有7成以上的重疊,關稅是競爭力重要因素。大陸又是臺灣與韓國的最大出口市場,出口前十位商品重合度高達90%。中韓FTA達成協定,《兩岸服貿協議》卡關,《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貨貿協議》卻進展遲緩。此消彼長之下,臺灣産業將會面臨嚴重挑戰。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