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報導,臺灣的六大工商團體代表打算在十二月初提出稅改方案,要求綜所稅最高邊際稅率由40%降至35%、營所稅率由25%降至17.5%、取消未分配盈餘加徵10%的規定,引起各界譁然。
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説,據稅改聯盟估計,如果照這樣的計劃推動所謂稅改,將使臺灣的稅收減少三千億元,簡直就是動搖“臺灣之根本”。此外,六大工商團體代表還請出兩位前任“財政部長”(顏慶章與林全)做背書,一副霸王硬上弓的架式,吃定了當前弱勢無能的“財政部”官員。
社論呼籲,一向沉默的臺灣人民,面對這群工商團體大老闆、面臨即將大選的“國會”真空期、又恰逢臺灣有史以來最懦弱的“財政部”,可不能再沉默了。在此,要揭穿他們呼籲減稅的真面目,也要嚴重警告這些工商領袖不要借機發“國難財”,更要呼籲全民睜大眼睛,抵制那些幫助財團掏空“國庫”的民意代表。哪一個政黨或哪一位“立委”贊成這種毀敗稅改、圖利少數財閥的“法案”,人民就該用選票制裁這個黨、唾棄這個候選人!
社論指出企業大老闆所提的減稅案是圖利自己,不是無的放矢。六大工商團體負責人對外喊話,表面上是為了工商界發言,但細究其內容,獲利最大的卻是財團老闆。從二次賦稅改革的研究報告可知,如果真要提升臺灣工商業的經營效率與競爭力,就要廢止以産業別為劃分基礎的促産條例,刪除各種五花八門、錦上添花的産業租稅減免或優惠,如此才能真正有利於臺灣産業的國際競爭力。臺灣的六大工商團體負責人,對於如此有效率的改革方案,可曾表示過支援?
又再如,臺灣的資本利得從不需課稅,也因此而不當誘使資源進出資本市場,以“過水”的方式逃避稅捐。對於這種全世界少見的資本利得免稅,六大工商大老又可曾對外説過一句公道話?如果對於這麼明顯的稅制不公平,財團老闆從不置一辭,現在一開口就是要為自己減稅,這不是圖利自己,又是什麼?
當然,有些死皮賴臉的人總是會説,綜所稅降低是“全民”受惠,並不是圖利少數人;這又是魚目混珠的矇騙之辭。財團大老闆要求降低的是最高邊際稅率(40%)。依實際數據來看,年所得要接近四百萬才適用這個稅率級距。試問一般小老百姓有幾人達到這樣的所得水準?大老闆的所得動輒上億,降低最高邊際稅率的最大獲益人當然又是這些披著“工商團體”外衣的財團巨賈。他們以全民減稅為幌子圖利自己,又能騙得了誰?
社論再以取消未分配盈餘加徵百分之十的建議為例,進一步點明財團領袖私心自用的圖謀。一九九八年之前原本是營所稅與綜所稅重復課徵的,但在二次賦改會建議下,將此二稅合一,大幅降低了大老闆的稅負;所謂未分配盈餘10%的課稅規定,正是當時為了兩稅合一的配套。無論如何,兩稅合一還是使公庫每年損失約千億稅收,而獲利最大的,當然就是這些手中股票多多的工商業大老闆。如今,他們從十年前兩稅合一的獲益仍嫌不滿足,又再次要求降營所稅、降綜所稅、降保留盈餘稅,這副永不知饜足的嘴臉,難道廣大受薪階級會看不清楚?
該報社論一再指出,稅制不是不能討論,但切忌在選舉在即、民粹當道、朝野競相喊價的環境中討論。稅率不是永遠不能降,但絕對要以理性的計算為基礎,不僅要分析每種稅率改變的衝擊,還要理解多種稅目之間的牽動與交互影響,絕不能草率行事。租稅結構不是不能調整,但是一定要誠實面對所有可能的稅收缺口,依“預演算法”等規定“指名彌補資金之來源”,才是負責任的稅改方案。
社論最後批評,如今,幾位工商業大老闆打著“六大工商團體”的名號為自己圖利,這是魚目混珠。他們在欠缺完整研究之下大幅喊價降稅,這是不負責任。他們趕在“立委”與“總統”大選之際提出,則是想要趁亂暴獲漁利,更是心態可議。他們借“財政部”首長懦弱之際挾前任“財長”搖旗吶喊,這是趁火打劫。
綜合上述,在這個時候提這樣的減稅案為自己圖利,真的像是想發“國難財”。他們若在十二月真的提出減稅自肥案,屆時該予以批判、抵制、抗議的,恐怕就不只是稅改聯盟,而是全臺灣的廣大人民了。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