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主席3月19日在會見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時説,中美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合作是雙方唯一正確選擇。要從長遠和戰略角度看待中美關係,拓展合作領域,實現互利共贏。蒂勒森表示,美方願本著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發展對華關係,不斷增進美中相互了解,加強美中協調合作,共同應對國際社會面臨的挑戰。
合作共贏成為彼此共識,這是中美關係面臨重要機遇的一個信號。相信合作共贏這個嶄新理念,會在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總統會晤時得到進一步體現。
自從1979年建交以來,中美兩國關係雖歷經曲折但仍保持良性發展,應該説這得益於合作共贏理念的特殊作用。合作共贏理念符合各自的國家利益需求。基於國家利益,中國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今特朗普總統提出“讓美國再次偉大”,不妨稱作美國夢。中國夢與美國夢唯有相向而行,方能得以實現。怎樣才能做到相向而行呢?那就是在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合作共贏。因此,合作共贏堪稱中美之“夢”對接的紐帶。
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是從國家利益層面而不是從意識形態角度提出的。有人説,美中社會制度不同,根本難以做到相互尊重。這種片面看法是把國家關係純粹意識形態化了。相互尊重的主要內涵是尊重對方的國家主權和核心利益,尊重對方人民的意願和道路選擇,尊重對方的歷史文化傳統,這些是雙方應該也完全能夠做到的。
合作共贏理念基於包容互鑒精神。從某種意義上説,鋻於國情差異,國家利益的確帶有一定的排他性,因此彼此難免産生分歧。針對這種情況,中國曾先後提出求同存異和管控分歧的主張,意在不讓分歧影響正常國家關係的發展。從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進一步提出了包容互鑒的主張。也就是説,對於“異”不僅要“存”,要包容,而且還可以從差異中尋找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借鑒價值
具體來説,中美之間可以彼此借鑒的東西是很多的。例如,美國社會生活的法制規範,教育領域的智力開發,科技領域的不斷創新,等等,歷來備受中國高度重視。而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德,如和為貴的品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觀念,以鄰為伴與鄰為善的“親、誠、惠、容”精神,等等,美國也不妨可以借鑒。
合作共贏理唸有望推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形成和發展。中國領導人倡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已歷五年之久,中方之所以如此執著,無非是為了優化兩國關係以造福兩國人民,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以造福人類。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乃是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實質內涵。中美關係的現狀表明,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業已具備一定的有利條件,那就是習近平主席曾經歸納的政治意願、經驗積累、機制保障、民意基礎和合作空間。如今雙方在政治意願方面又前進了一步。看來,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條件正在逐漸趨於成熟。
合作共贏理念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中國領導人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對二戰後的時代特徵作出判斷,認為和平與發展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兩大問題。每個國家的國情可以不一樣,但對於和平與發展的追求則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中美之間,當今在反對國際恐怖主義和防止核擴散等方面的密切協作,表明瞭彼此在維護和平方面存在著共同需要;為克服全球金融危機所作的協同努力以及多年來雙方在經濟領域深層次的緊密合作,表明彼此在促進發展方面的一致訴求。
堅持合作共贏理念將造福全人類。李克強總理在剛結束不久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所做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面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深變化,中國將始終站在和平穩定一邊,站在公道正義一邊,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我們願與國際社會一道,致力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在這些重要國際領域,中國與美國尤其存在著廣闊的合作空間。這也是全人類的殷切期待所在。
綜上所述,合作共贏理念是富有生命力的,因為它擁有科學含量,亦即合理性;它擁有可操作含量,亦即務實性;它擁有道德含量,亦即公正性。
(來自4月10日中美聚焦網)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