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人民日報環球走筆:裏約中餐難覓的背後

2016年09月13日 13:34:2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在國外待一段時間,“愛國胃”自然就會想念“家鄉的味道”。但若在巴西第二大城市裏約熱內盧“尋尋覓覓”,遭遇的恐怕只能是“冷冷清清”。

  裏約熱內盧的中餐館屈指可數,味道大都不太“純正”。一般來説,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華人數量過少,缺乏消費的民眾基礎。但實際上,裏約華人有2萬之眾,按照美國450萬華人擁有5萬家中餐館的比例,超過200家中餐館才應該是合理的配置。而且,即便與巴西第一大城市聖保羅相比,裏約熱內盧的中餐館也少得極不協調。傳統上,很多華人在國外最拿手的就是經營中華美食,裏約熱內盧緣何成為例外?這還要從華人和當地人兩個方面來詮釋。

  聰明、勤勞、節儉這“三要素”決定了中國人移民國外後,很容易從最初的一無所有慢慢變為盆滿缽盈。在“馬馬虎虎工作、認認真真生活”的巴西,華人攀升社會階梯的腳步自然也更快更穩。況且,中巴兩國跨越了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遠渡重洋的移民都更加珍惜機遇,打拼熱情異常高漲。曾為巴西首都一個多世紀的裏約,對移民相對“挑剔”,華人地位卻不容小覷。

  目前,裏約近2萬名華人大都熟練掌握葡萄牙語,躋身中産階層行列者眾,且胃口也基本已融入當地。在這個面積12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多萬的城市,華人分散居住在不同中高端社區,連同鄉會成員平時也是各有所忙聚少離多,自然就不會依“扎堆兒”的傳統法則生存。“有華人華僑的地方,就會有中國城或唐人街”這一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鐵律,在裏約被徹底打破。

  人數太少,忙於事業,分散居住,融入當地……所有這些,決定了華人對中餐的需求不僅量小而且分散。同樣重要的是,每年到訪巴西的中國遊客只有寥寥幾萬人次,這樣,以唐人街和中國遊客等為依託的中餐館就失去了最大主顧,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前提。

  當然,中餐館和唐人街的缺失也折射了巴西包容抑或“封閉”的一面。巴西自身是個移民國家,非常開放和包容。在移民及其後裔佔總人口90%的裏約,華人取得成功的環境更為寬鬆。華人有了更多的謀生手段,便無需費力經營傳統中餐。同樣遺憾的是,昂貴的中餐對當地人也缺乏吸引力。一方面,中巴兩國相隔千山萬水,普通巴西人對中餐知之甚少,更談不上喜好。中餐一些用料都需進口,價格偏高,令當地人望而生畏。另一方面,巴西人有自己的取食之道,典型巴西風格的“公斤飯”,不分葷素,一律按重量計價,即是明證。因此,華人即便沿襲傳統開餐館,也只能適應市場需求,經營當地人喜愛的“公斤飯”。

  全球化大潮滾滾向前,生存之道亦不斷發生變化,裏約熱內盧難覓中餐的“例外”不令人意外,去留之間都寫滿了華人的汗水與奮鬥故事。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13日 21 版)

[責任編輯:韓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