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哲哲
□政務資訊發佈方式需要更接地氣,但接地氣絕不等同於迎合部分網民的獵奇娛樂心理
“扎心了!今年除了中秋、國慶會重疊,竟然還有更糟糕的……”這不是一個網友的帖子,而是某市政府政務公號發佈的消息。點進去一看,除了一張10月份放假安排的圖片,還有一個誇張的表情符號,下面配有一段説明文字:“我能怎麼辦?我也很絕望呀”。讀完全文,才發現文章主要是講如何休年假,方知上了該政務公號“標題黨”的當。
“網民在哪,政務發佈就在哪”,不少政府部門積極適應社會發展,通過開通官網微博、開發客戶端或者開通微信公眾號,發佈政務資訊,老百姓獲取權威資訊更方便,回應社會關切更及時。一些地方還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功能,推動政務新媒體服務體系建設,讓老百姓在家動動手指就能辦事辦證,減少了群眾跑路負擔。可以説,政務新媒體已經成為資訊公開的重要途徑,釋放著便民利民的“指尖正能量”。
不過,一些政務新媒體為了博眼球,資訊發佈存在過度娛樂化、庸俗化等問題。比如,有地方在發佈國務院調整市區行政區劃的資訊時,插入娛樂化的表情包、動圖等,使得原本重大的資訊發佈失去了應有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有地方發佈高溫或者雷電等預警資訊時,過度使用網路流行語,導致資訊産生不同程度的內容折損;還有些政務公號心靈雞湯或是灌水內容的比例居高不下。
事實上,不斷創新表達方式,讓政務資訊通俗易懂、百姓喜聞樂見,這本是資訊公開的應有之義。一些政務新媒體嘗試插入流行語、表情包,增加娛樂化元素,也不外乎是想增加點擊率、轉發量,吸引社會公眾的關注,提升政務資訊發佈的傳播力、影響力,初衷無可厚非。政務資訊發佈方式需要更接地氣,但接地氣絕不等同於迎合部分網民的獵奇娛樂心理。實際上,一味關注輕鬆娛樂話題,甚至生硬添加娛樂化、庸俗化元素博取眼球,恰是對通俗易懂要求的跑偏。政務資訊往往關係國計民生,直接關乎利益相關者做出相應的判斷和選擇,其內容的重大性也決定了其發佈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加入流行語等娛樂化表達的確吸睛,但含義表達不一定最為貼切,形式上的嘩眾取寵有可能導致核心資訊受損。長此以往,必將減損政府的權威性,透支政府的公信力。
政務發佈,權威就是賣點,公信就是力量。因此,政務發佈應該多些嚴肅、少些花哨。與其費盡心機在形式上增添娛樂化“包裝”,不如踏踏實實在內容上做足功夫,把群眾最關心的核心資訊提煉出來,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以呈現。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粉絲”,贏得更多“點讚”。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