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為了大師的帽子,練就好大的膽子?

2017年03月29日 09:23:00  來源:四川線上
字號:    

  3月27日,有媒體報道稱,針對中國陶瓷界違規違法等嚴重制約行業發展的行為,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三月份,國家有關部委連續出重拳進行打擊,社會影響巨大,其中第三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被取消名單,隨後第二屆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也因不經允許、私蓋公章被取消。(3月27日澎湃新聞)

  非法評選的意思,無非是“自玩自嗨”。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這個帽子的分量聽起來還是蠻重的。理論上説,它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共同主辦評選,發現陶瓷界優秀人才、推動中國陶瓷事業發展的盛舉。但是,誰也不曾想到,2016年7月剛剛發了91頂大師的帽子;5個多月後,民政部就把這些量身定做的帽子一筆勾銷、統統收回。

  故事梗概是這樣的——2016年7月,第三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審活動違規舉辦,91人獲得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殊榮。2016年12月23日,民政部通報,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頂風作案,舉辦了不在《全國評比達標表彰保留項目目錄》的第三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審活動。通報説得很嚴肅:該事件暴露出一些協會和個人對國家法律法規置若罔聞,社會影響極其惡劣,膽大妄為,是嚴重的違法行為,依據《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對中國陶瓷工業協會作出警告的行政處罰。2017年1月中旬,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宣佈“大師”無效。

  沽名釣譽,知法違法。藝術的事情,弄得斯文掃地、很不藝術。但有幾個問題仍叫人百思不解:第一,既然第三屆的大師評選是違法違規,如此聲勢浩大,為何引得匠人們趨之若鶩?第二,既然“社會影響極其惡劣”,按照亂世重典的邏輯,為什麼相關協會只是落得個“警告”的罰單?第三,協會頂風作案、個人蜂擁而至,他們所圖所謀,果真只是“陶瓷事業”的詩與遠方?這些問題,恐怕是“答案自在人心”。就像規定説的,“被取消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和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稱號的人員將不得利用以上稱號開展宣傳、行銷、交流等活動。”如果有心去電商平臺看看,就知道“大師”級工藝品的價碼,和未曾加冕的師傅們的行情,簡直差到不止十萬八千里。

  無獨有偶的是,據説對社會廣泛質疑的一次性為280人頒發的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的治理,相關部門也在進行當中。大師們批量而來,大師們又批量而去,好像除了各自頭上的帽子忽隱忽現,藝術的江湖也並未有絲毫的漣漪。説得更直白一些,有了大師的榮譽加持,並不見得就從天而降了“大國工匠”,只不過在終端市場的價格體系上,掀起了市儈的波瀾。如果大師評比只是這麼個意思,跟藝術又有風馬牛的關係呢?

  有人説,“這是一個告別大師的時代”。偽大師越來越多、越來越廉價,而貨真價實的大師卻日漸稀薄、越發凋敝了。想想這也不奇怪,如果大師們都在為帽子、位子、票子而忙活,這樣的“大師”,就讓他成了墮落凡間的夫子吧。

[責任編輯:李帥]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