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光明日報:人文景觀,心若不在夢亦遙

2017年02月21日 10:38: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千百年來,人文景觀的內裏邏輯是既定的:先有歷史性、人文性,然後才有旅遊性、市場性。如果倒果為因又急功近利,不過是傍著歷史的“大腿”撒嬌賣巧罷了,終究不是搭臺唱戲的長久之計。

  今年春節,央視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不意成為爆款綜藝。徜徉詩詞之美的同時,我們也深深感受到:星羅棋佈的中國人文景觀,恰恰是因為有了歷史與人文的熏染,才在百闕千詞中,煥發出詩性的力量。這種凝結著價值自信與文明智慧的力量,最終才會“加持”成為物質性文化遺産的血脈與靈魂。誠如古人所言,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一處景觀既無“人”也無“文”,終究只是一個建築、一種存在,在浩如煙海的人文景觀的江湖,行之難遠。

  人文景觀,因人得氣、因文流傳。如果禁錮成私家庭院,又或者只懂得待價而沽,最終的結果大概就兩個:一是悖逆其公共屬性與公益價值,二是人氣跌落而湮滅于草野。最近,山西喬家大院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發佈《關於山西喬家大院文化園區不再實行“519”“927”旅遊日免門票優惠的公告》。公告一齣,輿論譁然。因為根據這個公告,山西喬家大院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已由國有控股企業改制為民營控股企業,今年起,喬家大院文化園區在旅遊日期間不再免票。網友們感慨,這座揚名三晉的民俗寶地,越發像個商人一樣錙銖必較了。不再免票的理由有點“夢幻”,是“確保遊客的生命財産安全”。可問題是,這究竟是誰的“喬家大院”?以遊客安全為由取消旅遊日免票之説靠譜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産、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具體而言,人文景觀要活起來,既不能亂了陣法胡整瞎鬧,更不能圈地撈錢遮蔽民意。有大同情心、有文化魂魄的人文景觀,才是民族之幸,亦是民生之美。

下一頁【延伸閱讀:讓文明公約活起來】

[責任編輯:韓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