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學生成長土壤
近期,一個愛讀詩詞、愛穿漢服,隨身攜帶蘇軾詩集,奉陸游為男神的16歲姑娘紅了。這個名叫武亦姝的姑娘在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中,憑藉強勁實力和淡定心態,成為新一屆擂主。她微笑著將《詩經 豳風 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脫口而出的樣子,讓不少人高呼,這才是“00後”的學霸代表。武亦姝的走紅,紅于她的詩詞文化積澱,也紅于她的淡定氣質。
腹有詩書氣自華。古典詩詞或許是學習傳統文化最好的入門方式。在青少年的心靈深處種下傳統文化的種子,對於文化血脈的延續、精神家園的建立至關重要。武亦姝用豐富的詩歌儲備贏得比賽,源於其個人愛好與積累,也與她所在的復旦大學附屬中學重視傳統文化教育有著莫大關係。武亦姝在節目中背誦的詩詞,大多出自該校校本教材《中華古詩文閱讀》。這套校本教材一共6冊,在復旦附中和語文課本同為必修,融入日常教學,其教學內容大大超出了考綱要求。教材的主編之一、復旦附中語文教研組長黃榮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樣的古詩文教育不僅能讓學生在高三時輕鬆應對考試,更重要的是能向學生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版圖,讓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學生成長的土壤。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將傳承傳統文化“貫穿于國民教育始終”作為工程的一項重要任務提出,要求“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按照一體化、分學段、有序推進的原則,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啟蒙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各領域”。校本教材、選修課、書法、京劇……優秀傳統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校園活動遍地開花,孩子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優秀傳統文化因為親近孩子而得到賡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讓我們的孩子在翰墨飄香、詩書雅樂中從容而快樂地成長,將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貫穿國民教育始終,這樣種下的文化基因,將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和骨氣、底氣之所在。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