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人民日報熱點辨析:積極有效宣傳國有企業

2017年01月24日 15:58:15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延伸閱讀:談國有企業至關重要的作用

人民網  中國共産黨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把共同富裕作為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特徵和奮鬥目標。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作為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如果沒有了國有企業,沒有了公有制,何談共同富裕,何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追求純而又純的公有制,認為國有資産比重越高,社會主義水準就越高,從而限制其他所有制經濟的發展,事實證明窒息了市場的活力,不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很多企業體制僵化,管理落後,缺乏活力,因此需要大刀闊斧地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但並不是國有經濟成分越低越好,國有企業越少越好,轉而追求純而又純的私有經濟。

  世界銀行的專家應用通用的資訊收集與分析方法對13個國家或地區公有制企業進行了國別案例研究。他們認為建立和發展國有企業的最重要因素是:(1)政治或意識形態的原因。(2)接管病態的私人公司。為了維持就業水準或者由於一些類似的理由,政府營救一些大型私人工業企業。(3)某些産業的企業所需資金巨大、風險也大或難以盈利,業主無力或不願問津,而由政府辦企業。(4)政府為了增強自身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調控能力,對某些戰略性産業進行控制而由政府投資辦企業。(5)原有的國有企業擴展經營,或擴大自身的規模,或投資興辦子公司,而使國有經濟得以擴大。(6)政府為了防止或打破壟斷,創造競爭環境而創辦企業,以推動私有企業的發展 。

  西方的經濟學家並非把國有企業看作一無是處。他們將建立國有企業的理由分為三類:(1)經濟理由。包括動員儲蓄、就業和資本聚集。(2)社會政治理由。為保證經濟命脈履行其社會責任,為保證經濟獨立和非殖民化,國家必須控制這類産業。國有企業的社會目標還包括收入再分配、對地區發展不平衡調整以及創造就業機會。(3)混合理由。包括削弱私人的權力集中和某些援助組織的偏好。倒是中國的一些經濟學家將國有企業視作“毒瘤”,必于除之而後快。

  中國選擇國有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原因,既受到意織形態的影響也受到當時經濟狀況的制約。概括起來,有三點原因:1、中國共産黨對社會主義目標的信念;2、極端落後的經濟基礎與工業化的壓力;3、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迅速實現工業化的強烈的示範作用。

[責任編輯:韓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