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奧運八年間

2016年08月08日 13:20:19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五環旗下的裏約,精彩不斷,似乎把我們帶回8年前的北京。同樣是點燃奧運聖火時的激動與歡悅,同樣是衝擊金牌時的張揚與忘我,同樣是勝不驕敗不餒的從容與堅持。

  2008年8月8日,以北京奧運會為標誌,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激情相擁,奏響了一曲“有特色、高水準”的奧運樂章。

  黨和政府對體育工作極為重視。2008年,習近平同志多次來到北京奧運場館建設工地、奧運聖火接力儀式啟動現場、奧運志願者誓師大會現場以及運動員、教練員和工作人員中間,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批示。十八大以來,中國體育事業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更得到了全黨、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今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籌辦工作情況彙報時強調,在北京舉辦一場全球矚目的冬奧盛會,必將極大振奮民族精神,有利於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團結奮鬥,也利於向世界進一步展示我國改革開放成就、和平發展主張。

  中國體育正承載著新的歷史使命大步向前。

  八年間,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南京青奧會等重大國際體育賽事,極大激發了中國人民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熱情。黨和政府推動全民健身的政策措施,對於推動中國體育事業發展、提升人民健康水準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十二五”期間,我國運動員共獲得世界冠軍596個,創、超世界紀錄57次。2016年5月5日,國家體育總局發佈了《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體育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作用進一步顯現。

  八年間,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2009年國務院頒佈施行《全民健身條例》,並確定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2011年國務院頒布實施《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全民健身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截至2014年年底,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比例達到33.9%,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是89.6%,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5平方米。

  八年間,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速度加快,組織網路日趨完善,活動形式呈多樣化。2014年10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提出,到201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要達到5億,實現“15分鐘健身圈”,如今這已是現實。

  八年間,體育文化在體育發展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體育對外交往進一步深化拓展,體育行業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明顯推進,體育法治、科技、人才、教育和宣傳等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

  今天,對於普通的中國人來説,體育已不僅僅是一場比賽,一塊金牌,一個進球,而且更是一種情感,一種信仰,一種生活方式,是一項全民參與、全社會共同關注的民生工程,是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巨大推動。

  在漫長的道路上,普通漁民陳盆濱用100天跑完100個馬拉松,成為挑戰人類極限的跑步英雄。

  在海上,郭川揚帆起航,在創造世界單人不間斷環球航行世界紀錄之後,又完成了“海上絲綢之路”經典航行。

  在空中,張樹鵬身著翼裝,從海拔8150米的高度縱身一躍,平安著陸,刷新了瑞士人雷莫朗2014年創造的8000米無氧翼裝飛行世界紀錄。

  他們都不是專業運動員,也沒有在奧運會上爭金奪銀。但他們用另一種方式影響著人們,點燃了人們對運動的熱情,對“超越”和“挑戰”的嚮往。

  越發堅實的群眾體育基礎,令我們的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增強,乒羽、體操、射擊、跳水、舉重等我國傳統競技體育“六朵金花”光彩依舊,田徑、游泳等基礎大項進步明顯,冬季項目穩步發展。裏約賽場上,中國選手是當仁不讓的衝金力量。

  從北京到裏約,中國體育書寫著輝煌。在這個全新的基礎上,中國體育再出發,向新的目標衝刺。(侯珂珂 蔡闖)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