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丁西魯認為,國家開始真刀真槍清理過剩企業和僵屍企業,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真正談“去産能”,實現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
近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産業升級。
“去産能”是一個大問題,也是改造升級傳統産能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鋼鐵和煤炭行業則是重點。正如總理所説,這兩個行業目前産能嚴重過剩,且是基礎性行業,國有企業又佔主導,所以有必要對過剩産能進行化解。
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的重點工作,五大任務之一便是“去産能”。本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三大措施:一是以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品質、能耗等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後産能限期退出,引導企業通過兼併重組、轉型轉産、搬遷改造等主動退出産能。二是嚴控新增産能。嚴格督查落實國家2013年有關停止備案新增産能鋼鐵項目的決定。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産能的技改和産能核增項目。三是完善支援政策。設立工業企業結構調整專項獎補資金,按規定對地方化解過剩産能中的人員分流安置給予獎補。
這三條措施中,第一條便是依法依規推動落後企業以及沒有市場前景的過剩企業退出,並堅持用法治和市場化手段,按照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和中央支援的原則來操作。這説明化解産能過剩,不僅要“去”,還要“立”。在“去産能”的過程中,要把增強企業活力放在突出位置,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和依法處置的辦法,著力營造扶商、安商和惠商的良好市場環境。
産能過剩企業佔據了大量資源,使得人力、資金和土地等成本居高不下,制約了經濟發展。這些産能過剩行業的大企業現在面臨困難,主要原因是人員負擔過於沉重,所以嚴控新增産能和完善支援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嚴控新增産能,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産能的技改和産能核增項目,逐漸消化産能;另一方面完善政策支援,企業、社會和政府通力合作,把富餘人員逐步剝離和安置好,使企業降低工資成本後重新煥發活力。這兩個措施對症下藥,直指問題的實質。
去年12月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就曾要求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予以“出清”,清理處置“僵屍企業”,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另外,在去年12月初的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上,總理也表示要下決心選幾個産能嚴重過剩的領域“下手”,爭取用兩年多時間,花更大力氣對舊動能進行改造升級。
這些都説明瞭國務院通過“去産能”實現“市場出清”的決心。國家開始真刀真槍清理過剩企業和僵屍企業,解決了這些問題,才能真正談“去産能”,實現經濟的新舊動能轉換。這項工作中要牢記一個原則,就是讓市場發揮主導作用,政府的力量應該更多地集中于做好善後保障工作。(丁西魯)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