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五個月的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于5月20日晚間終於落下帷幕。中國國民黨中央開票結果顯示,中國國民黨候選人吳敦義得票14萬4408票,以52.24%的過半得票率,當選國民黨主席。此外,現任黨主席洪秀柱獲得5萬3063票、得票率19.2%,連任失利;副主席郝龍斌獲得4萬4301票、得票率16.03%;“北農”前總經理韓國瑜獲得1萬6141票、得票率5.84%;前副主席詹啟賢獲得1萬2332票、得票率4.46%;前“立委”潘維剛獲得2437票、得票率0.88%。這次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6強”爭霸,創下有史以來最多參選人紀錄。吳敦義勝出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主要有以下一些主要原因。
首先,選民普遍希望把選票投給民意支援度較高的吳敦義,以儘早結束“國民黨內互打”刀刀見骨的這種令人厭惡的現象。此次的國民黨主席選舉,共有6位候選人競爭,堪稱史上最為激烈的國民黨主席角逐。儘管6位候選人在電視辯論會上異口同聲高喊團結,甚至當場表態簽署“團結承諾書”;但臺面下各陣營卻是殺紅眼,不斷有負面攻擊耳語、網路黑函文宣、對簿公堂互告等傳出。
這在選民看來,如此“互打”得如刀刀見骨的做法,若不儘快中止,把負面效應降到最低限度,齊心協力,一致對外,很有可能造成國民黨內繼續分裂,甚至造成國民黨走向邊緣化。
其次,吳敦義政治歷練完整,從政經驗豐富。吳敦義先後擔任南投縣長、高雄市長、“立法委員”、臺灣當局“行政院長”、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和國民黨中央委員、中常委、中央副主席等重要職務。他具有擔任臺灣地方縣長的經歷,也擔任民意機構成員,也有擔任臺灣當局“行政院長”乃至當局副領導人的經歷,還有擔任國民黨內中央委員、中常委、副主席的經歷,可説黨政和地方重要職務乃至民意機構職務都擔任過,是臺灣北、中、南部選民都比較願意認同和接受的國民黨主席候選人。
吳敦義主張中國國民黨不需要改名,但需要改個性,要從溫良恭儉讓變成“當仁不讓”,點出了目前國民黨因循守舊、膽小軟弱、缺乏勇氣、被動挨打的不足,道出了選民希望國民黨改革創新、勇於作為、敢於鬥爭和增強活力的心聲。他對未來國民黨尋找臺灣地區領導人候選人以勝選為最高原則,比較抱持開放態度。這種唯才是舉的開放態度,也符合選民對國民黨物色“強棒”人選打敗民進黨,以及儘早結束濫用職權、為政不佳、製造對立的民進黨當局的期待。當然,吳敦義脫穎而出勝選,與他是土生土長的臺灣和出身平民家庭及其良好親和力也有關。
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之後,還需要運用他的膽識和智慧去完成五大任務:一是安撫其他5位落選的國民黨主席候選人,彌平傷痕,化解凝慮,借重其長才,爭取他們以國民黨的事業為重,認同和支援以他為領導的國民黨處理黨內外事務,應對民進黨的挑戰;二是推行黨務改革,培養年輕人,提供年輕人在國民黨內進步提升的更多機會,進一步燃起年輕人對國民黨的希望,爭取更多年輕人對國民黨的信任和支援;三是加強對民進黨當局的監督和制衡,最大限度地避免或減少民進黨當局濫用職權、胡作非為,以犧牲臺灣民眾的利益為代價牟取其政治利益;四是提出未來主政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終結內耗、拓展外事、處理兩岸的良好政策;五是本著政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原則,遴選和提名國民黨2018年臺灣地方縣市長候選人,以及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立委”候選人,爭取獲得更多的席次,壯大政治實力。(台灣網網友:張良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