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作品集  >   且十

臺灣,你不能忘了“甲午”的血淚

2016年12月19日 09:28:4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在去臺北的飛機上,看了一篇關於“甲午”大清戰俘的故事的文章。甲午戰爭,人們只記得大清戰敗,大清重臣李鴻章赴日議和,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和臺灣。鄧世昌“撞沉吉野”的悲壯在耳,那些戰敗被俘的軍人卻連歷史的風鈴聲都未留下,早已風吹雨打去了。

  然而,當你拂去歷史的塵埃,往事的風鈴聲從遠處飄過來時,你會為這些曾經為國而戰的軍人感到震撼而偉大。

  在日本大阪的真田山麓,埋葬著六位甲午戰爭的大清戰俘。憑著碑體側面還能依稀看到的記載,這六位一百多年前的中國軍人,他們的身份大致清晰,六人分屬不同的部隊,主要在朝鮮和東北戰場被俘,在日本因疾病等原因去世。他們的墓地散落在墓園的三處。使我心靈震動的是,據記載,根據他們的遺願,他們中五人的墓碑朝著西方,朝著他們永遠回不去的故國家園,只有一位叫楊永寬的墓背向而立,表示對被俘身份的羞恥,無顏見江東父老。

  我的心被深深地揪了一下,122年前的那個甲午,是中華民族最悲慘的一頁。大清洋務運動就此中斷,中國邁向現代歷史的腳步被迫停下,從此成為列強任意宰割的羔羊。尤其是大清賠銀割地,寶島臺灣從此離開了中華母親的懷抱。

  是的,臺灣的近代歷史是悲慘的。當大清的軍隊在朝鮮半島一潰千里,當北洋海軍在劉公島死守無援的時候,這個日本念茲在茲的臺灣,成為強盜的口糧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但是臺灣,你就此怨恨祖國,不認祖先,那就錯了。從中國近代歷史看,臺灣的悲情只是中國近代歷史悲傷的一部分,是中國近代任人蹂躪歷史寫照的一個縮影。僅八年抵抗日本侵略,大陸就有數千萬人失去生命。

  臺灣,你並不是祖國的棄兒。日本殖民臺灣前,臺灣有 1707所私塾、60所書院,有著比大陸許多省份更完備的教育體系。有清一代,每季考試都有給臺灣的特殊名額。劉銘傳署理臺灣時,就規劃全臺鐵路網,並修建了基隆到新竹的鐵路,臺灣是當時中國最現代化的省份之一。

  現在,臺灣的一些人總是宣楊日本殖民臺灣歷史的輝煌。但是,他們不願告訴年輕人的是,殖民者的屠刀是怎樣砍掉那些抵抗日本侵略義士的頭顱的。現在臺灣的青年一代知道1895年至1902年日本殖民者屠殺了32000多名臺灣人,佔當時臺灣人口的百分之一嗎?知道曾有八分之一的高山居民被殺嗎?知道皇民教育的悲哀嗎?知道改祖宗姓,毀祖宗牌位,棄祖宗話是一種怎樣的羞辱嗎?知道為什麼要爭當皇民嗎?因為你們永遠是低一等的人。蘇嘉全説,臺日是夫妻。臺日什麼時候是夫妻的?甲午後,臺灣只是日本的使女、俾女,連小妾都算不上。過去如此,現在更是如此。看看日本在衝之鳥礁的霸道,看看日災食品闖關的不容置疑,臺灣在日本眼裏只是一個始亂終棄可以不負責任的怨婦而已。

 臺灣的悲情始於甲午,源於日本的殖民統治。這是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應該清楚的。臺灣要記恨的,不是曾是大清的棄兒,刻骨銘心的、應該告訴青年一代的,是122年前,那甲午的血淚。臺灣要記住的,是太平洋只是你的背向、你永遠面朝東海、西邊的大陸是你的祖國。就象大阪真田山墓地的大清戰俘墓碑,朝著西方,因為那裏是永遠的故國家園。(台灣網特約作者:且十)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趙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