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北故宮在推出“明朝永樂皇帝瓷器”特展上,將“明朝”改為“東亞”,活動改名為“東亞工藝美術的巔峰”。這種煞費苦心的“去中國化”,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眾所週知,臺北故宮收藏的文物都是來源於中國,更是中華文化的歷史積澱和文化精品。這些“祖籍”是中國的文物,又怎麼會在“去中國化”的切割下,而“數典忘祖”呢?只能説,臺北故宮在蔡當局“去中國化”的毒瘤影響下,中毒很深,顯然已經到了無法自撥的地步。
臺北故宮院長林正儀宣稱,臺北故宮將以“東亞觀點”研究館內文物。中華文化被人為地以東亞之刀切割開來。除此之外,臺北故宮還在而“萬世師表——書畫中的孔子”展覽中,以“避免製造對立”為由移除了“萬世師表”。難道,蔡當局一味地“去中國化”就可以讓臺灣“避免對立”了嗎?就可以讓臺灣民眾對其“文化臺獨”點讚了嗎?
臺灣有關方曾經表示“臺北故宮典藏大部分源自清宮舊藏,是中華文化精品”。然而,後來發生的成龍捐贈十二生肖獸首遭潑墨事件,臺灣方面謊稱十二生肖捐贈品是“文化統戰”,隨即對其進行了拆除。蔡當局的這樣的目的無非就是淡化臺灣民眾對歷史的記憶,削弱臺灣對中華文化的基因傳承,打著“被統戰”的旗號欺騙民眾,煽動對抗。
其實,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一直不斷地去搞“去中國化”的文化“臺獨”的小動作。取消遙祭南京中山陵、撤廢課綱微調、淡化孫中山誕辰150週年紀念日、中正紀念堂的“去蔣化”、取消遙祭黃帝陵、降級祭奠民族英雄鄭成功、停辦抗戰80週年紀念展等等。
但是,這種“去中國化”的企圖顯然不會得逞。正如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所表示的那樣,“去中國化”是去不掉的。兩岸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臺灣同胞也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我們有一樣的文化、一樣的習俗,你總不能説龍舟、屈原不是中國的吧?
兩岸正是因為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民間的文化交流始終川流不息,衝破阻力,在交往交流中拉近了彼此的心靈距離。第九屆海峽論壇更是以文化為紐帶,架起兩岸民眾文化聯結的橋梁,兩岸同胞手拉手傳承中華文化中手牽手,兩岸同胞心連心繫緊情感紐帶,兩岸同胞面對面共敘兄弟情感情懷。
顯然,這種政治色彩的行為,不但不會讓臺灣民眾上當受騙,反而會更加讓臺灣民眾強化對民族的認同感,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最新的島內民調顯示,88%認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一分子,84.6%認同自己生活的習慣和風俗屬於中華文化,54%不支援蔡英文當局推動“去中國化”政策。
被民意打臉,蔡英文當局應該反思和檢討。“去中國化”不僅不會讓臺灣民眾流淌在血液裏的中華文化基因消失,反而會逐漸強化和昇華。所以,蔡當局還是多做些有利於兩岸情感認同和交流交往的事情吧。(台灣網網友:賈永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