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臺灣旅行期間恰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和眾多陸客的表現一樣,途中多會留心當地人對兩岸的看法、以及對涉及兩岸的熱點事件的評價等;到住處則追看各家電視上的政論節目。臺灣媒體和蔡英文當局對兩巨頭會晤的強烈關注和各種分析,自然充斥了電視的各個新聞頻道和報紙、網路的版面。蔡英文對“習特會”的緊張和選擇性解讀究竟折射出了什麼心態?
蔡英文上任以來,不願延續馬英九當局當年行之有效的兩岸政策,至今拒絕明確承認“九二共識”,更沒有在大陸反覆透出善意後,努力尋求符合上述核心內涵,且有助於發展兩岸關係新的方法和途徑,使兩岸關係一直處於停擺狀態。在此背景下,臺灣當局緊張兩大政治巨頭會面,也是在情理之中。
另外,與特朗普當選後蔡英文陣營表現得盲目樂觀不同,這次對“習特會”的期待表現了出奇的審慎。民進黨高層執政前後,都曾意識到且不介意成為美國在亞洲的棋子,但特朗普天馬行空的棋路,讓蔡英文當局的小心臟著實難以承受。他們對這次“習特會”如此緊張,一方面不知道特朗普會不會將臺灣當作棋子跟中國大陸交換什麼東西;另一方面,祈求“習特會”以不提到臺灣為最佳,因為蔡英文當局也深知談臺灣就會涉及到連特朗普這樣的人也不敢挑戰的“一中原則”。
蔡英文當局不希望自己被當作一盤菜送到“習特會”第一次見面的餐桌上。按照特朗普的個性和商人特質,他們無法估量局勢會差到什麼程度:“棋子”和“棄子”都在特朗普的一念之間。所以,蔡英文當局和臺灣地區學者、評論家中間普遍存在的心態就是自己默念著:“看不見我、看不見我”,希望“習特會”不提臺灣問題。
臺灣當局和民間對“習特會”,甚至表現出比大陸更多的關注,並做出了五花八門的解讀,凸顯了臺灣地區對自己前途的迷茫和沒有安全感的不安情緒。
親綠媒體和蔡英文當局的官員,對“習特會”的選擇性解讀,更是自欺欺人和自我安慰的表現。比如,他們不斷強調和放大“習特會”前後,美國方面三次提到“臺灣關係法”,表示美國並沒有拋棄自己。但絕口不提,美國在三次提到“臺灣關係法”的前提是,美國堅持奉行“一中政策”。
“習特會”現在已經順利落下帷幕。蔡英文當局也終於松下一口氣,説“習特會”沒有超出他們的沙盤推演。臺灣當局對“習特會”的緊張給兩岸的啟示是:兩岸事務的方向和命運最後還是把握在自己手中。在中國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面前,任何人都不可能為這種籌碼付得起代價。(台灣網網友:畢殿龍)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