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定州市街頭上演令人唏噓一幕:一位擺攤賣自家土産的老太,發現收到一張百元假鈔後追趕途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最終經搶救無效身亡。目前,定州市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老太家人希望知情者能提供線索。(7月17日新華網)
社會上老年人“被為難”的事情屢見不鮮,有鼓噪老年人買保健品的,有忽悠老年人投資理財産品的,更有甚者電話咋騙老年人匯款的……而這一次,擺攤老人成為了假鈔事件的受害對象,讓人不禁為之惋惜,相信看過這則新聞的社會民眾,必然會以愛憎分明的態度來譴責使用假鈔票的人。透過現象看其背後,為何假鈔票會瞄準老人這一群體,有著其不得不説的秘密。
老年人對鈔票真偽辨識度不高,讓不法分子“撿漏”。“老小孩”,是指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年齡越老,其行為處事能力就如同小孩一般,乃至老年人成為了受害的重災區,再加上新版人民幣的市面流通,更是讓不法分子看到了“錢途”。為了迎合科技的進步,減少偽鈔對社會經濟建設帶來的不利影響,更是讓老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銀不遭到損失,所以才有了一次次改版的人民幣。自2015年新版人民幣在市面上流通以來,就曾出現過驗鈔機識別不了的現象,坊間也短暫出現過新版鈔票不受歡迎的現象,新版人民幣無疑成了老年人的軟肋。
老年人上當受騙,不能把責任歸咎於老年人自身,社會相關職能部門也應該切實履行新版人民幣防真偽普及工作。眾所週知,銀行在我國社會中承擔著人民幣流通的工作,每版新人民幣的發放及舊版人民幣的回收都是通過銀行來實現的。那麼,銀行不能只顧頭不顧尾,還應該把服務延伸至最後一公里,切實把人民幣防偽鑒別工作當做全民普及工作來做,這樣不僅僅提升了新版人民幣的公信力,而且提高了廣大民眾對鈔票真偽的警惕性,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從老百姓角度來講,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擺攤老人“被為難”事件,挑戰了國家法定貨幣在社會中的公信力,也給社會全民普及鈔票辨別真偽工作敲響了警鐘。在維護人民幣正常流通秩序方面,相關職能部門,應該緊貼地氣,亡羊補牢,嚴厲懲處涉及人民幣違法犯罪行為,讓假鈔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台灣網網友:李川川)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