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端午節剛過,歡樂祥和的節日,輕鬆愉快的假期,美味可口的美食,再加上熱鬧溫馨的家人,多麼美妙的時光,多麼完美的組合,如此讓人留戀的場景,讓人感慨,可千萬不能將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節儉,給忽略掉。
隨著我國社會生産力的快速提高,經濟實力的不斷加強,人民的物質生活也隨之大為改善,基本達到小康水準,但是,收入多了,這並不是説,我們就可以大肆的鋪張浪費。幾乎每年,我們都能看到許多報道,關於節假日期間,人們在休閒旅遊或者親朋聚會的時候,為了所謂的面子,點很多菜,而且很多價位都不低,但是最後,往往是盤盆未動,最終被倒掉,或者當成牲畜飼料用掉。
毛主席説過:“我們民族歷來有一種艱苦奮鬥的作風,我們要把它發揚起來。”習近平總書記也做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批示。這就説明瞭,新世紀,新時期,我們更應該將這種艱苦奮鬥的精神傳承下來,將之作為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中,一項基本的內容,有效的推廣,這樣,中國夢的實現過程中,就有了更多的動力,更多的資源,也就能夠更早一步的實現。
節儉,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善的表現。端午佳節來臨之際,往往會讓我們想起很多的關於那些和端午有關的典故,傳説和風俗。比如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迎接伍子胥,還有紀念孝女曹娥,這都是相關內容,不過,既然都懷古了,是不是也應該有人在吃美味的粽子時,想起那首古來有名的傳世佳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呢?生活在這個社會,作為一個公民,不浪費,不鋪張,就是一種負責人的表現,是會受到人們尊重的,這種行為的後果,不僅是個人經濟的節省,更會收穫別人對你的善意。
可助節儉之風,不長奢靡之氣。很多人已經忘記了曾經的中國,那麼,我建議大家相互去推薦,看看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那個年代在今天的我們是無法想像的,相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説,那就是另外一個世界。吃糠咽菜,樹皮草根,破衣爛衫,忍饑挨餓,這樣的生活,我們的爺爺輩或者父輩,都有可能嘗試過,我的父親就曾對我説過,“回憶當年的日子,再看今天的生活,恍如重生隔世了。”而且我認為在精神上,因為那時人們有信仰,有追求,人們過的甚至比今天的人們更健康,更幸福。
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更應該是那種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的精神食量,來彌補我們了空虛的軀殼,而不是攀比炫富,鋪張浪費,來作為人生的主張。
過節,讓我們“節”起來。(台灣網網友:王鑫)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