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日前公佈一份針對中國網路“五毛黨”的分析報告,該報告宣稱查閱了兩千多封從江西贛州一個區政府的網宣部門洩露出來的電子郵件,並且自稱確認了將近約43800條“五毛黨”發佈的消息。該報告進一步估算中國政府每年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的資訊約為4.8億多條,其中53%的資訊發佈在政府網站上。(環球時報)
“五毛黨”在網際網路上的大概含義是指受雇於人,發佈正面資訊,抵制負面資訊的群體。從含義來看,“五毛黨”屬於中性詞。但以部分別有用心西方媒體一貫的做法來看,此次哈佛團隊發佈的關於中國“五毛黨”的報告既然受到了他們的推崇,顯然這份報告並不友善。
網際網路的發展讓我們的生活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成為廣播員,然後通過網路讓外界了解我們的想法以及我們對事物的態度。但是,擁有這項權利的同時也有很多人並未履行相應的義務,比如網路造謠者。這些造謠者常常利用各種機會編造和傳播謠言用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以往很多案例也表明,造謠通過網路傳播後,其造成的損失往往呈幾何倍的放大。
例如以前有人在網路造謠某地西瓜注水,造成了該地西瓜嚴重滯銷。而政府對網路的監管又存在客觀滯後性,即謠言傳出後政府有關部門才能發現制止。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正面的輿論引導及時在網路跟進,謠言只會讓這樣無謂的損失不斷擴大。如果説對於類似事件的正面引導要被歸於“五毛黨”之列,那作為農民子弟的筆者願意自費“五毛”。
《環球時報》對哈佛團隊關於中國“五毛黨”報告給出了“一知半解”的評論,在筆者看來太過客氣。哈佛團隊所謂關於中國“五毛黨”的報告在筆者看來具有鮮明“美分黨”的特點。
如果説哈佛團隊沒有意識到其這份報告的傳播未來可能帶來的不良後果(即讓不知情民眾懷疑以後所有網路正面言論,造成社會信任危機)的話,那連如此嚴重後果都考慮不到的報告即有失水準,也無公信力可言。
反過來講,如果哈佛團隊考慮到了報告可能誘發的這一嚴重不良後果而故意發佈,那其主導者的醉翁之意便可見一斑。作為有識之士,對於哈佛團隊這份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美分黨”報告,只好一笑了之了!我們只能説,哈佛雖為世界級學府,但在有些事情上也還是不能免俗。(台灣網網友:曹朋飛)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