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社會環境變化,很多‘80後’‘90後’父母忙於工作,孩子大多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養育。孫輩與祖輩關係好,隔代親現象較為突出。然而,當祖輩離世後,孫輩對祖輩的緬懷卻沒有法定假期,于情于理不符。”熊學琴説,我國對公民執行的任何一個假種,體現的是黨和政府對公民的人文關懷。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部分假種適用範圍已經不能適應和滿足現實需要,應該調整。(1-28《四川日報》)
《關於國營企業職工請婚喪假和路程假問題的通知》規定:國有企業職工的直系親屬死亡時,企業應該根據具體情況,酌情給予職工1至3天的喪假。此規定僅限于子女對父母的喪假,很顯然已經不適合中國現階段的國情。
很多80後90後的父母忙於工作,大多由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養育。孫輩與祖輩關係好,隔代親現象較為突出。兩會期間,成都網友“叮噹貓”在四川日報全媒體集群新媒體端口留言説“小時候爸媽工作忙,是外公外婆把我帶大的。上個月外婆去世,我卻沒能請假回去送她,因為喪假的範圍只限于子女輩,好遺憾呀!”像“叮噹貓”這樣的“遺憾”比比皆是。然而現行的喪假制度卻將孫輩“排斥”在體制外,這樣的喪假弊端引起了省人大代表、攀枝花市釩鈦園區西金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學琴的高度重視,在兩會上就提交了《關於適度調整喪假範圍的建議》,並得到6名人大代表的附議。
調整喪假制度符合中國人口結構國情。從我國實施人口計劃生育以來,其中80後、90後的父母大多在外面打拼,他們一般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從小帶到大,可謂與祖輩“相依為命”,又尤其是今天的“留守兒童”更是由祖輩“一手帶大”,彼此之間的感情甚至超過了父母輩。儘管目前二孩政策已經放寬,但是這樣的現象在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還會繼續延續。
調整喪假制度是繼承中國“孝道”文化。“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中華民族是一個講孝道的民族,父承子孝,讓感恩親情一代代傳承下去。有時候父母在外面打拼,老人突然離世,在其身邊的孫輩就得接過父輩的“孝終”義務;同時,作為孫輩曾經相依為命的親人,祖輩去世了,孫輩也理應“送最後一程”,這也是“三代同堂”的親情觀的體現。
祖孫雖然隔代,但隔代親卻是“親上加親”,調整喪假制度既符合中國國情,也是孝道的傳統文化的繼承,調整喪假制度與隔代親“遙”相呼應。(台灣網網友:長安濮存)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