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每日電訊:主旋律電影如何逆襲

2016年10月12日 10:48:5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字號:    

  原標題:主旋律電影如何逆襲

  今年國慶黃金檔,電影《湄公河行動》以黑馬之姿殺出,行情一路看漲,最終成功逆襲。不僅如此,這部影片在微信、論壇上也收穫了一片讚聲。《湄公河行動》以一部主旋律電影,成功實現口碑票房雙贏,對於其他文藝創作者來説,恐怕不能止于圍觀看熱鬧。

  作為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湄公河行動》固然有其成功的先天條件。比如,攝製組在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援下掌握了許多一手資料,在拍攝、取景方面也有一些便利。但我們更應看到創作團隊為電影所做的主觀努力。比如,主演彭于晏新學泰語和緬甸語,女一號將長髮剪成短髮,又比如對槍支武器的處理……不管是文戲還是武戲,許多細節都進行了認真打磨,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真實場景。

  《湄公河行動》要展示的是揚我國威的愛國主義以及公安幹警的英雄主義,這無疑是一部主旋律電影。在過去,一些主旋律作品往往給觀眾留下“高大全”“無細節、無人物”的印象,拍出來基本沒有市場;也有些主旋律電影雖然票房不錯,但口碑卻很糟,甚至捲入“刷票房”“幽靈場”等爭議之中。相比之下,《湄公河行動》完全稱得上“既叫好又叫座”。

  一方面,歷史是國家和民族的財富,也是影視作品重要的增色劑;另一方面,“正能量”和“真善美”在哪個時代都不會過時。在這樣的先天優勢下,許多主旋律作品之所以還容易出現上述尷尬,與其敘事方式不無關係。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主旋律作品陷入了臉譜化、元素化的錯誤軌道,“概念大於形象”。有很多主旋律電影,通篇只注重宏大的歷史敘事,而那些鮮活而珍貴的史實、人物、故事,都被歷史敘事所湮沒或替代。更有一些創作者打著歷史劇、抗戰劇的旗號歪曲歷史、製造“雷劇”,或七天內折騰出一部低廉的綜藝電影。正如一位導演所言:我們把主旋律拍得太不像電影了。

  在影視作品越來越豐富且觀眾品位越來越高的時代,這些脫離群眾、脫離市場的做法,當然無法滿足群眾的需求。而《湄公河行動》至少算是一部誠意之作。不管是創作團隊歷經5年籌備、幾十萬字錄音資料的收集與整理,還是全實景拍攝,抑或張涵予、彭于晏二人所飾演的角色體現諸多人性,這部電影都讓我們看到了創作者極力擺脫主旋律製作誤區的努力。

  事實上,主旋律和市場化不相容的局面,在近年來已有較大的破冰勢頭。例如,電視劇《亮劍》《潛伏》《北平無戰事》和電影《智取威虎山》,都是叫好又叫座的典範。縱觀這些成功的作品,其要訣無外乎講好故事、寫好人。比如《亮劍》,讓人印象深刻的恐怕不單單是硝煙瀰漫的戰爭場面,而是李雲龍為了報妻子被擄之仇攻打平安縣城等諸多情節和故事。

  與人性一樣,歷史也是多維度的,對於萬千觀眾來説,樹立好一個個鮮活的“人”的形象,與打撈歷史的細節一樣重要。因此,還原歷史,還原人性,應當成為主旋律作品擺脫刻板成見,走向“叫好又叫座”尤為重要的一步。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