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文娛辣嘴

為養老插上“網際網路+”翅膀(評論員觀察)

2016年10月10日 11:24:0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利用“網際網路+”連接一切的特性,為居家養老引入社會“活水”,實現“不離家的社會養老”,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睡意昏沉……”重陽節之際,一首《當你老了》,刷屏朋友圈,戳中無數人淚點。每個人終會老去,當“銀發浪潮”迎面而來,如何安放2.2億多60歲以上老年人的夕陽人生,是人們在感動之後,不得不思考的時代命題。

  家是最溫暖的港灣。“十一”期間,南京中山陵景區的一張照片讓不少人直呼“眼睛濕潤”。照片裏,一位身穿灰白上衣的中年男子,緊緊抱起“感到累了”的白髮父親。定格的瞬間竟引發如此多的觸動,正説明,尊老愛老、守護親情,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情感訴求和價值觀念。也正因此,對於多數老人而言,居家養老是首要的選擇。問題在於,緊張快速的生活節奏下,朝九晚五的工作壓力面前,子女與父母的相互守望並非易事,更不用説為老人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一面是濃厚的家庭觀念,一面又是家庭養老功能的不足,子女想照顧父母卻苦於沒時間,兩難困境,如何破解?

  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要不要居家養老,而在於怎樣提高居家養老的服務水準,讓老人在家就能享受到機構的專業服務和社會的溫馨照顧。比如,子女上班時,能否及時了解家裏老人身體狀態有無異常?發生緊急狀況,有沒有可能第一時間遠端報警?老人患病臥床,需要日常換藥、康復輔助,是否有專業人士到府進行幫助?在這個意義上,用“網際網路+”打通養老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正當其時。正如一位專家所言,居家養老與社會養老、機構養老並非截然對立,恰恰相反,完全可以利用“網際網路+”連接一切的特性,為居家養老引入社會“活水”,實現“不離家的社會養老”,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給居家養老插上“網際網路+”的翅膀,很多地方正在積極探索。在北京朝陽,通過為試點社區老人配發可穿戴設備,實時監測血壓、心率、體溫等健康指標,以“遠端監護+到府服務”的方式,讓“移動照料”變為現實;在四川成都,依託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老人能夠線上“點單”,服務主動“敲門”;在上海寶山,大數據的運用,讓“雲”上望聞問切成為可能,養老服務更加精準……事實上,老人與網際網路,並非沒有交集的兩條平行線,相反,他們填平“網際網路鴻溝”的心情比任何人都更迫切。

  物質上的照料固然重要,精神的豐富更是不可或缺。對此,“網際網路+”同樣大有施展的空間。有人説,面對鄰居家冰冷的防盜門,網際網路卻可以穿墻越壁。的確,網際網路連接的不僅僅是人與物,更是人與人。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自己家的老人“觸”網之後,一開始會在社交軟體裏“熱情”地給家人“刷”各式各樣的表情、圖片,一段時間後,反而開始變得“冷淡”。原因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找到了興趣相同、愛好相近、習慣相似的小組,有的還因此更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説,網際網路不僅讓老人享受到了服務的便利,更極大擴展了老人的精神空間,讓他們遠離“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精神孤島。

  當然,“網際網路+養老”是一個新事物,怎樣更加精準、及時、便利地為老人提供養老服務?如何保障老人在“雲”上的資訊安全?能否讓老人們遠離花樣翻新的網路騙局?這些同樣是讓老人更好“+”入網際網路大潮、享受居家養老便利必須面對的課題。惟有打好“補丁”,才能讓“網際網路+”真正有益於養老。

  “你陪我長大,我陪你到老”。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即便有他人的精細照料,即便有可貴的夕陽友誼,親人的呵護卻是永遠不可替代的溫暖。遠離父母的遊子,不妨通過網際網路,與父母視頻通話,道上一聲問候,與他們一起細數年華。在“流動中國”裏,這也是“網際網路+養老”的題中之義。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10日 05 版)

[責任編輯:韓靜]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