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做演員時是“天才型”的演員,很多角色、很多情境他演就是無厘頭,但是換了別人就很可能演化為“尷尬癌”;現在他隱身幕後專職做導演了,自然也就成了一名作者導演,他有一以貫之的想要表達的母題,他想用自己的方式永遠都講自己的故事。
1993年《唐伯虎點秋香》上映,從此之後,他電影中的主人公似乎都在逆襲的路上狂奔——《唐伯虎點秋香》是這樣,《喜劇之王》是這樣,《功夫》是這樣,當然《美人魚》也是這樣。童年時代破碎的美好一直是出身窮苦的星爺喜愛的文化符號,《美人魚》裏的半個雞腿,其實就是《功夫》裏的那支棒棒糖。
真正喜歡周星馳電影的人,不會不喜歡《美人魚》,因為它具有一切周星馳特有的標簽符號;真正喜歡周星馳電影的人,卻也不會對《美人魚》滿足,因為像他這種獨樹一幟的演員,一旦演而優則導,即使充當他替身的演員再賣力再有天賦演技再突出,觀眾們還是會默默腦補星爺親自上陣的樣子。
有一些個性很強的導演在完成公認的創作最高峰之後,都有把人生重新來過的傾向。《功夫》之後逐漸退居幕後的星爺,好像也“從頭再來”,《長江7號》是無怨的童年,《西遊 降魔篇》是無悔的青年,《美人魚》是浪子回頭的中年轉型。他的下一部作品,我還會期待。(祖紀妍)
[責任編輯:張潔]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