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軍事瞭望

外媒:美對華戰略有問題 美應妥協避免與中國在南海對抗

2016年05月12日 17:1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據外媒報道,鋻於南海仲裁案預計將在未來幾週內做出裁決,對此,美國近來加快了在南海問題上“煽風點火”的速度。在本月5日,中國海軍6艘戰艦開赴南海,與南沙守島部隊聯合軍演之際,“美國之音”甚至借美國防務專家的口叫囂,稱“美軍‘應不惜一戰’阻止中國建造黃岩島”。美國《福布斯》網站8日更是由此事提出一個聳人聽聞的觀點:中國可能會像伊朗一樣封鎖南海。

  然而,美國一味對抗的姿態引來了美國內部及盟友們越來越多的批評聲。多家外媒或刊文,或援引專家觀點評論認為,美國的對華戰略存在問題。“中國在南海的人造島並不危及美國的國家安全,但美國卻在南海花費鉅資投入不必要的糾葛中。美國應該做出妥協,避免與中國在南海陷入不必要的對抗。”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刊文稱。

  【“最好從不必要的糾葛中脫身”】

  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近日刊文稱,從2013年1月菲律賓就中菲兩國間的南中國海爭端啟動強制仲裁程式後,南中國海仲裁案得到空前關注。南中國海局勢日益“風高浪急、矛盾叢生”,似乎離解決爭端的初衷漸行漸遠。即便指日可待的裁決結果如“眾”所願,也無助於爭端的緩解,反而會成為一場沒有贏家的爭鬥。

  “美國並非南中國海的利益攸關方,除了公開和私下裏要求中國遵守仲裁、與盟國持續進行航行與飛越自由的努力外,美國不具有空海、地緣和時間優勢,難以支撐太久。其動機其實很明顯:除挑戰中國的主張,向中國施壓之外,更是向世界尤其是其盟友邀功,為日後自己撐不下去時‘全身而退’做好鋪墊。”BBC稱。

  然而,美國當局卻不這麼看。

  “美國是時候超越象徵姿態、發起強大的‘海洋自由行動’了。”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刊登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翰麥凱恩的文章叫囂稱,美國應當提高航行自由行動的節奏和範圍,以挑戰中國的海上主張,增加美國戰艦在南中國海的航行天數。應當擴大聯合巡邏和演習,並繼續執行海洋監視巡邏,以蒐集整個西太平洋的情報。

  臺灣東森新聞報道,美國前國防部長黑格日前針對南海仲裁案表示,若菲律賓與中國任一方不遵守判決結果,將會意味著“在廣為各界接受的、和平解決爭端的國際秩序中出現危險的開端”。

  “伊朗威脅要關閉海上石油要道,中國在南海會不會也這麼做?”《福布斯》網站8日以此為題發表文章稱,伊朗近日的舉動似乎是中國未來在南海採取行動的“先兆”,特別是在中國加強填海造地等“軍事活動”的背景下。

  “美國有必要表明解決南海問題的決心”,日本共同社報道,美國前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格林納特日前表示,應探討在南海舉行美軍與日本自衛隊訓練級別以上的聯合行動,並強調了繼續展開“航行自由”行動的必要性。不過,他也指出,為避免過度刺激中國,最好先從人道主義救援和救災行動入手。

  不過,雖然美國不斷發聲並抹黑中國,然而從其國內到國際上,卻依舊有很多人並不買賬。美聯社報道,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資深眾議員、民主黨人士謝爾曼就對奧巴馬政府的南海政策進行了強烈的批評,指出奧巴馬政府誇大存在主權爭議的南海島礁的重要性,批評五角大樓誇大中國的威脅。

  而據BBC報道,前美軍太平洋司令洛克利爾也稱,美中無法靠軍事解決南海問題,南海問題要冷靜下來,避免誤解誤判,必須持續對話。“南海問題終須雙方妥協,改變情況”,洛克利爾説,應讓中國在區域之內、現行國際機制下有更多發揮空間、發聲管道與角色,而美國則要確保這一改變能為世界及區域盡可能地帶來繁榮與和平。

  最新一期美國《全球策略資訊》雜誌刊發的其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的署名文章指出,美國政府竭力介入南海問題的挑釁政策是當代的“炮艦政策”,亟須改弦更張。

  “儘管美國政府用‘捍衛航行自由’等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為其海軍艦艇在南海的挑釁行為辯解,但實際上其理由比19世紀歐洲侵略者的炮艦停留長江口的行為更站不住腳。”該文稱,美國對中國領海的侵犯,及其在南海地區企圖聯合僅有的幾個盟友搞“迷你北約”,將使南海問題和平解決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奧巴馬政府確實無牌可打”】

  “事實上,在華盛頓還沒有人認真問過一個關鍵問題:美國願意為維持亞洲現有秩序而與中國交戰嗎?在明確提出並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華盛頓都不可能威懾中國。”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刊文稱,各國應該尋求一種能將美國的作用最大化又能將美中競爭最小化的新秩序。

  該媒體刊登的另一篇文章則認為,華盛頓戰略的弱點之一是高估了美國今天在亞洲的軍事實力。如果有可信的軍事行動威脅作支撐,華盛頓的外交攻勢也許還能奏效。但中國的整體姿態表明其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威脅。相反,華盛頓不願冒這個險。因為中國深知,儘管美國在數量上佔有優勢,但今天美中在西太平洋交戰的不對稱性意味著,美國不可能迅速取勝;只有美國首先退讓,才可能避免事態嚴重升級。

  地區軍事費用的顯著增加恰好是美國國內反對“攪局”南海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刊文稱:美國背負超過19萬億美元的國債,它負擔不起保護和警戒全世界的職責,特別是當美國的利益並未直接受到威脅的時候。事實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完全能夠承擔自己集體安全需求方面的軍事開支。

  “美國對華戰略有局限。”日本《東京新聞》報道稱,美軍去年10月向南海南沙群島派遣了“宙斯盾”級驅逐艦,今年1月又派另一艘“宙斯盾”艦到西沙群島巡航,雖然表明將繼續進行“航行自由行動”,但即使在美國,大多數看法也認為中國不會停止在南海的行動,奧巴馬政府確實“無牌可打”。

  美國總統奧巴馬此前在接受美國公共廣播社採訪時稱,美中關係不是一個零和遊戲,並強調,希望通過外交機制和平解決爭端。

  但這顯然不是美國的本意。

  “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國家,正在競爭西太平洋的軍事主導權,這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澳大利亞《時代報》刊文稱,這場“可能升級為即使不是歷史上,也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嚴重的衝突”的鬥爭將會愈演愈烈。衝突或對抗並非不可避免。但風險的確是切切實實的,趨勢十分不利。想辦法緩和美中競爭從而扭轉那些趨勢,對於創造條件在今後幾十年裏保持亞洲的和平、穩定和增長至關重要。

  “只有和平的外交磋商才能緩解緊張局勢。”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刊文稱。

  【“把中國看作敵人是嚴重錯誤”】

  亞洲未來會怎麼樣?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戰略國防研究中心教授休懷特的觀點,就是“不管我們喜不喜歡,亞洲地區都將形成一個新秩序。因此,我們必須更富有創造性地想想那個秩序會是什麼樣子的”。

  “富有創造性”的想法也並非沒有。美國之音電臺網站5月9日報道,在2005到2008年期間擔任美國副國務卿的伯恩斯日前發表有關美國下任總統應對亞洲安全挑戰的演講時表示,在今後的半個世紀,亞太將是對美國最有戰略重要性的地區,美國下屆總統最優先的考慮是如何處理好與中國的關係。他認為,中國在幫助解決氣候變化、人口販賣、反恐以及國際衛生等跨國問題上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因此美國必須與中國政府進行密切的接觸,美國不要犯把目前的中國當作敵人的錯誤。

  “中國雖然很可能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夥伴,但它也必然會成為我們最重要的競爭者。這樣説並不矛盾。”伯恩斯説。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的文章稱,“儘管中美兩國立場不同,但世界上的這兩個海洋大國在一些根本問題上是有共同利益的,例如航運自由和‘單純通過’。作為最大的商品出口國,中國的利益比美國還要大。因此,如果美國和中國的利益在95%的海洋上都可以一致的話,那他們在南海也可以做到這一點。現在所需要的不過是一點智慧。”他也指出,在奧巴馬在職的時候迅速解決這個問題可能符合北京的利益。到下一任上臺後可能就困難多了。

  “美國需要檢討其監督地區參與者所作所為的方式。如果美國設法加強其策略,同時表明自己的意圖是避免侵略和減少風險,那麼南海的形勢雖然可能不會立即好轉,但卻也許能夠避免惡化。”美國《布朗政治評論》雜誌網站刊文稱。

  局勢已經相當迫切了。“南海問題的嚴重性還沒有上升至失去控制,但這樣一個事件將會對全球經濟産生災難性後果。”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刊文稱,一旦美國和中國緩解了緊張局勢,穩定了該地區安全,就有可能在更廣泛地區簽署更廣泛的多邊協議。這一協議可能最終鞏固一個更永久的外交進程,並解決根本的海上邊界問題。(宦 佳)

[責任編輯:李傑]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


Powered by Tengine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