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大洋,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
——我軍援非醫療隊抗擊埃博拉疫情紀實
■本報記者 張曉祺 特約記者 花 曉 通訊員 周 娜
4月12日,首都北京,春風和煦。
莊嚴的軍禮輝映著凱旋的自豪——這一天,我軍第二批援利醫療隊和第三批援塞醫療隊隊員,結束為期21天的醫學觀察後全部歸建。
陽光下,第三批援塞醫療隊隊長段惠娟眼角閃動著淚花:“能夠像白求恩一樣不遠萬里救死扶傷,這是我和戰友最為珍貴的人生經歷!”
這是書寫在軍史上的閃光一筆——我軍衛勤力量首次成建制獨立遂行海外重大疫情防控任務,為世界有效控制埃博拉疫情作出了貢獻。
這是溫暖無數心靈的感人一幕——我軍援非醫療隊在國際舞臺展示了“疫控鐵軍”的靚麗風采,獲得“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評選”特別致敬。
讓世界點讚的中國擔當——
大勇大義直面生死考驗
這是一封特殊的戰地家書。
“親愛的,面對凶險莫測的病毒,什麼事都可能發生。萬一不能陪你走完今生,請不要難過,把孩子帶好,重新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
談起戰友寫下的這份遺書,首批援利醫療隊護理組組長宋彩萍幾度哽咽。“沒有戰火,卻可能隨時倒下。”在她的記憶中,征戰西非的日日夜夜是那樣的刻骨銘心,“我們面對的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鬥,戰友們都做了最壞打算。”
埃博拉,原本是西非一條美麗河流的名字,如今卻成為一種“超級病毒”的代名詞。
這種病毒非常可怕——目前尚不知發病機理,沒有治療藥物,病毒等級比非典還高,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傳染病中等級最高的病毒。
“猶如黑暗中行走在懸崖邊緣。”提及這種可怕的病毒,首批援利醫療隊首席醫療官毛青如此形容,“防控中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都可能是致命的。”
“驚心動魄尋常事,生死只在一瞬間。”第三批援塞醫療隊員劉利敏在日記中如此描述,“與死神爭奪生命的較量,每天都發生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看似平靜的病房卻危險重重……”
2014年5月,這種兇殘的病毒悄無聲息地潛入西非。所到之處,一條又一條鮮活的生命慘遭吞噬,一個又一個無辜的家庭支離破碎。
獅子山告急!賴比瑞亞告急!肆虐的病毒不僅給西非多國上空籠罩上一層陰霾,也牽動了全世界的心弦。
病毒不分國界,是人類的共同威脅。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這是一次與時間的賽跑,這更是一次向死神的宣戰!危難之際,中國挺身而出,中國軍醫受命出征——
遵照中央軍委命令,解放軍總醫院、302醫院、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和瀋陽軍區、北京軍區、成都軍區先後抽組6批醫療隊,分赴獅子山、賴比瑞亞疫區一線,展開一場新中國成立以來我軍衛生戰線最大規模的援外行動。
救人!救人!生命的呼喚,就是進軍的命令。一聲令下動若風發,危急時刻彰顯軍人本色——
在全國最大、全軍唯一的三級甲等傳染病醫院——302醫院,兩小時完成人員抽組,72小時完成方案制訂和人員培訓。4天后,由該院獨立抽組的我軍首批援塞醫療隊緊急出征。
在賴比瑞亞,一所100張床位的埃博拉診療中心在一個月內建成,160余名經驗豐富的我軍醫療隊員緊急投入戰鬥。
這是一組贏得世界點讚的紀錄:西非埃博拉疫情爆發後,中國第一時間宣佈援助舉措,第一個向疫區派出醫療隊,第一個用專機運送醫療防護物資……
賴比瑞亞總統約翰遜 瑟利夫稱讚:“中方帶動了各方對疫區國家的援助,引領了國際社會援非抗疫行動。”
獅子山總統科羅馬認為:“中國對獅子山的支援力度是最大的,中國的援助是迅速的、全方位的、不斷持續的。”
臨危受命赴戎機,特殊戰場建功勳。中國軍醫的大勇大義,展示了一個東方大國的責任擔當,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讚譽。
讓世界刮目的中國標準——
大醫大德點燃生命之火
這是驚人相似的一幕。
12年前,在抗擊非典的小湯山醫院,我軍醫務工作者創造了兩項奇跡——該型傳染病世界最低病死率,千余醫護人員無一感染。
12年後,在抗擊埃博拉的異國他鄉,我軍援非醫療隊員再次創造讓世界刮目的紀錄——在派出援非醫療隊的國家中,中國是唯一一個沒有出現感染病例的國家。
創造這樣的紀錄絕非偶然。對方案嚴謹設計、對細節錙銖必較、對管理嚴上加嚴……精益求精的標準,貫穿在中國軍醫創造紀錄的每一個步驟、每一個瞬間。
王英,我軍首批援利醫療隊隊員。在國內,他是醫學博士、教研室主任。來到賴比瑞亞,他卻變成了醫療垃圾“清潔工”。
醫療垃圾具有高度傳染性,大部分需要焚燒。王英每天穿著防護服,全副武裝“收垃圾”,每個細微的動作都有著近乎嚴苛的標準。每次從污染區出來,他的防護服裏能倒出一杯汗水。
西非埃博拉疫區匯集著來自英國、美國、南非、加拿大等國家和組織的多支醫療救援力量。為贏得這場“國際大考”,我軍醫療隊起草了68類243條埃博拉收治規章制度,研究制訂了一整套符合當地實際的疫情防控規範流程。
“把各種風險預想得細些再細些,把治療標準定得嚴些再嚴些。”我軍首批援塞醫療隊隊長李進説,“我們抵禦病毒的基本武器是:口罩、帽子、護目鏡、防護服、防水隔離衣、三層手套、四層鞋套、面屏……穿脫36道程式,每一次進出病房都要當作第一次對待!”
這是3棵象徵健康的橄欖樹,由我軍首批援利醫療隊員和3名獲得新生的埃博拉患者一起種下。這3名患者,是我軍援非抗埃醫療隊首批治愈的埃博拉確診患者。
“敬禮!”離別之際,名叫羅伯特的7歲小男孩情不自禁抬起右手,向送別他的叔叔阿姨敬了一個軍禮。
在羅伯特心中,這個軍人的標誌性動作,最能表達他對救命恩人的謝意和敬意。那一刻,醫療隊員們的眼眶紅了,這是他們向疫魔宣戰以來打贏的第一仗。
成功治愈埃博拉患者,精確的病毒檢測是關鍵一環。據307醫院副院長、援塞移動實驗室檢測隊副隊長程雲松介紹,中國的檢測準確率和報送速度始終位居駐塞13家國際實驗室前列,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兩次考核中,檢測準確率均為100%。
數字是枯燥的,但最具説服力。日均收治病人最多、住院病人最多、患者24小時確診率最高、埃博拉患者治愈率最高……我軍援非醫療隊以中國標準創造著一個個救治紀錄。
截至目前,我軍援非醫療隊共接診埃博拉患者938例,治愈出院25例,繼續保持著醫務人員自身“零感染”和住院患者“零交叉感染”兩項紀錄。
世界衛生組織醫療援助協調組組長維拉曼斯林感嘆:“我非常高興能與中國醫療隊並肩工作,中國軍醫的高標準讓人欽佩!”
讓世界稱頌的中國精神——
大仁大愛守望至善至美
埃博拉隔開了人與人的距離,但無法阻隔心與心的融合。
雅尤瑪是個9歲女孩,她剛剛失去相依為命的母親,又被病魔推到死亡線上。幸運的是,這位“埃博拉孤兒”遇到了一位中國媽媽。
高燒、嘔吐、腹瀉、大小便失禁……小姑娘虛弱無力地蜷縮在病床上,一雙無助的大眼睛,流露出恐慌、迷茫的眼神。第二批援塞醫療隊護理組組長黃順的心,被深深刺痛了。
測量體溫、按時喂藥、補充水分……黃順帶領她的護理團隊,精心照顧雅尤瑪。愛是戰勝病魔的良藥,奇跡出現了,雅尤瑪的病情逐步得到緩解。
“黃媽媽!黃媽媽!”雅尤瑪康復出院時,用中文喊出內心深處最親的稱呼。黃順流淚了,俯身抱起雅尤瑪,兩張不同膚色的臉緊緊貼在了一起。
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在我軍援非醫療隊抗擊埃博拉疫情的特殊戰場上,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36歲的克裏斯丁是賴比瑞亞乒壇名將,13歲就奪得了全國冠軍。不幸感染埃博拉病毒後,她的精神大廈轟然倒塌,一度拒絕治療。首批援利醫療隊心理專家每天都會來到病床前,悉心化解她緊張不安的情緒,鼓勵她積極配合治療,幫助她最終戰勝了疫魔。
“給你們拜年了!我來給你們當助手!”羊年新春佳節到來時,克裏斯丁回到醫療隊,申請留到這裡當志願者,“我想用自身經歷鼓舞我的同胞,任何時候都永不放棄,永不絕望!”
征戰西非抗擊埃博拉的日日夜夜,我軍很多醫療隊員還承擔了一項兼職工作——培訓當地醫護人員。獅子山和賴比瑞亞公共醫療資源匱乏,我軍醫療隊先後為當地培訓了3000余名醫護人員,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傳染病防治隊”。
3月19日,我軍第二批援利醫療隊和第三批援塞醫療隊即將啟程回國,曾得到救治的埃博拉康復者,從四面八方自發趕來,與中國恩人道別。
埃博拉康復者賽杜在感謝信中寫道:“我代表埃博拉康復者,感謝上帝為我們創造了在這裡相聚的美好時刻。中國醫療隊的專家拯救了我們的同胞,我們從心底感謝你們……”
跨越萬里去征戰,捨生忘死勇擔當。歷史將永遠銘記,我軍援非醫療隊征戰西非抗擊埃博拉的日日夜夜——
他們是身經百戰的英雄群體,他們不愧是守護生命的蒼生大醫,他們用行動講述的“中國故事”,將流傳在非洲大地……
用忠誠托起大國的責任擔當
善戰何須硝煙裏,無聲沙場亦英雄。自去年9月起,我軍6批援非抗擊埃博拉醫療隊,牢記習主席“打勝仗、零感染”指示要求,發揚“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援外醫療隊精神,在異國他鄉與死神對壘的前沿陣地上,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為當地民眾送去了愛的溫暖、點燃生的希望。
捧讀我軍援非抗擊埃博拉醫療隊的先進事跡,我們不禁想起了另一個曾經感動幾代中國人的名字——白求恩。雖然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所處的環境不同、所處的戰場不同,但白衣戰士的職業操守一脈相承。我軍援非醫療隊員的無畏壯舉,不僅展示了中國軍隊和平之師、文明之師的良好形象,也在世界舞臺展示了一個東方大國的責任擔當。
家國天下事,社稷一戎衣。無論是在枕戈待旦的和平歲月,還是搶險救援的生死戰場,總能見到中國軍人的身影。每一次迎難而上的快速出征,都是人民軍隊永葆本色的生動展現;每一次捨生忘死的全力救助,都是人民軍隊踐行宗旨的堅實足跡。埃博拉戰場上的衝鋒,是戰鬥意志的考驗,是戰鬥作風的淬煉,我軍援非醫療隊把忠誠織進八一軍旗的經緯,展示了精湛的醫療技術和過硬的戰鬥作風,無愧於新一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軍隊與使命同生,軍人與使命同在。當前,多樣化軍事任務已成為和平時期用兵的常態。援外救援行動不是打仗,卻有著與打仗一樣的嚴格要求。建設一支“平時能應急、戰時能應戰”的衛勤保障力量,這是人民的期望,這是祖國的重托!
[責任編輯:李傑]
The requested resource has been assigned a new permanent U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