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治理能力差 是臺當局的真正危機

2017年02月21日 09:5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世界上總有地區不發生車禍,但臺灣半年之間,就兩度發生大型遊覽車事故,造成59人喪命,這不是單純意外,而是人禍。臺灣賞櫻團12日發生33人翻車死亡,是近30年來最嚴重公路事故。去年7月,大陸遼寧省26位旅客赴臺灣旅遊,行程快結束前,因司機縱火而葬身高速公路。美國《世界日報》17日發表社論指出:臺灣每回檢討遊覽車管理,問題幾乎相同,半年多來毫無改善,臺當局“交通部長”賀陳旦把責任推給司機,但事實上,問題核心是臺當局治理無方、産業轉型無力,赤裸裸反映臺灣社會的危機。

  臺灣官民都全力發展觀光,但遊覽車業低價搶客,剝削從業人員收入,壓榨司機,不合理工時造成司機過勞或情緒失控。為降低成本,車輛安全維護更是能省就省,20多年的老車照樣上路,情緒不穩的司機加上不安全車體,賓士于公路上,成為一輛輛潛在炸彈車,隨時可能重演意外。

  臺當局並非不知真相,對遊覽車業者有多如牛毛的法規管理,但業者也發展出一堆規避法規的潛規則,讓問題更複雜。翻車後,連車子歸屬旅行社或友力運通公司都説不清,等臺當局要追責任了,連司機都變成“無人雇用”的“個體戶”,勞保都沒有,遑論勞基法等的工時限制。連續“上班”十幾天的司機過勞竟無人可負責,豈不滑天下之大稽?

  為解決類似司機長工時不能休假的苦,民進黨當局力推“一例一休”政策,以保障勞工,結果造成守法業者困擾、成本增加,依舊管不到肇事的蝶戀花旅行社。事實上,以削價競爭為能事的中小型旅行社,就是靠薄利多銷,人事、車輛、安全維護能省則省,才發明所謂“車輛靠行”、“司機靠行”、“車檢鑽漏洞”等畸型生態。臺當局睜只眼閉只眼,根本不面對問題、有效管理,於是“定時炸彈”每幾個月爆一次,官員除了口頭檢討反省,什麼也沒做,一條條冤魂全賠在臺當局的不作為上。

  這種結構性的産業扭曲現象,不僅交通業,近140萬家中小企業都有類似問題。近幾年臺灣經濟不景氣,産業轉型乏力,降低成本成為企業首要選項,低價競爭成最優先手段。於是,食品業低成本添加物層出不窮,造成食安危機;倣冒偽劣次級品當道,臺當局無法有效取締。低價策略不僅品質無法確保,更使勞工低薪、過勞問題始終無法改善,整個社會競相在“撿便宜”心態下,不願付出升級轉型成本,賠上的就是人命代價。保障人民安全與監理是臺當局的責任,臺當局卻束手無策,坐視整個社會在低價低薪的“小確幸”下,不斷沉淪。

  臺灣經濟越來越惡化,臺當局不肯面對兩岸現實,陸客大減,陸資裹足不前。蔡英文當局要企業“南向”,卻不肯正視臺灣投資環境越來越惡化的現實,不僅企業出走,人才也要出走。原本因陸客還有些榮景的觀光業,快走不下去了,臺當局卻要求公務員用民眾旅遊卡協助改善,不能針對觀光業各種不合理現象有效治理,讓臺灣空有好山好水,觀光業卻缺乏轉型提升,三不五時就出現大悲劇。連公務員都怕怕,如何向大陸客或國際招手,保證臺灣能遊得安全、玩得放心?

  蔡當局治理無方,除了執行力不足,更是政治優先重於一切,埋下整個社會虛應故事的禍根。最近才任命前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葉菊蘭,出任臺灣觀光協會會長,不是在為觀光業延攬人才,而是為政治酬傭作安排。類似任命除無法有效掌握産業實際情況,更難帶動産業升級轉型。觀光業對於缺乏資源的臺灣,應是重中之重的行業,蔡當局卻視若無睹,還能期待什麼經濟轉型能打開局面?

  如果去年26位大陸客、這次33位臺灣民眾喪生的血淚教訓,都不能讓臺當局痛定思痛,務實面對問題,又怎能期待臺當局以改革為名,急推年金改革、“司法”改革等“大政”,不造成更多衝突內耗,釀出更多不平和悲劇。蔡英文當局急著想有作為,但很多政策如“一例一休”等空有理想,無法落實維護民眾權益,反而釀成更多怨氣。這些都無關“統獨”意識形態,而是臺當局能否有效治理的問題。拿不出解方,就無法讓民眾安心;不穩定的民心、經濟前景難突破,都是臺灣當前的真正危機。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