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灣軍機自製,又是春夢一場?

2017年02月10日 07:0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最近臺灣軍方與臺“中科院”、漢翔公司共同簽署文件,啟動新款教練機“藍鵲”的自研自製計劃。蔡英文出席了簽約儀式,並寄予厚望。之前她在競選時,就曾提出“振興核心國防産業”報告,包括研發可以取代美國F-35B高性能戰鬥機,自製潛艦潛艇、無人飛行系統、無人水下載具等,但都沒有任何細節。

  現在又有個新口號出來,叫“國機國造”。“中科院”的科研經費陡然猛增了21%,徵用許多位專業人員,其中航空研究所增聘了207人。這是要落實“中部發展航太産業”的競選政見,在大臺中地區形成完整聚落,目的是加強軍民産業的連結,讓“中科院”的科研成果釋放給民間,促進臺灣的産業升級。

  但令人質疑的是,“國機國造”的構想和文宣,讓大家都以為蔡當局要自製可以與美國F-35B戰機相媲美的戰鬥機,怎麼現在變成教練機了呢?教練機以教學為主,也具有同等偵查和戰鬥的能力嗎?

  有人猜測是不是美國老大哥對當局施了壓力。如果臺灣發展出高性能的戰鬥機來,以後就不用當凱子,不必向老大哥買過氣又昂貴的飛機了!這樣會使得美國的軍售收入減少,不符合美國的利益。而且美國從來就不願意見到臺灣有自製武器的能力。説實在的,臺灣不花重金買美國的武器,臺美關係還有什麼實質的意義?特朗普接了蔡英文的一通電話,受到批評,他給出的解釋是:“人家花了數十億美元買我們的軍備,我在電話上説個哈啰也不可以嗎?”足見當冤大頭買老美的軍火有多麼重要了。

  30多年前,臺灣投下鉅資,研發戰機、戰艦、戰車等,這些投資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見到點成效,發展出IDF戰機,名“經國號”,也編入了隊伍,但不久就被淘汰。因為軍備去舊更新的速度很快。當時以老百姓的納稅金,投資軍事工業,未曾考慮到如何持續下去,等到軍事需求結束了,相關的設施和人員都沒有事情可以做,紛紛被遣散,這些投資成為純粹的消耗,化為烏有。

  然而有人認為:反正臺灣一直都要向美國購買武器,自製軍備的努力,雖然耗費了不少資金,也為本地創造不少就業機會,還提升了科研水準和工業製造能力,總比花大錢買別人的武器強得多了。所以這次的“國機國造”,蔡英文特別強調要達到“軍事建設與産業發展間密切連結”,以求“創造最大效益”。

  設想很美,關鍵在於臺灣研發計劃純粹單幹,找不到合作夥伴。即便是研發出些成果來,若以後接不到訂單,這次的結果就會與30多年前一樣:投資花光之後,無以為繼,熱熱鬧鬧的又做了一場春夢。(唐荒,作者係臺灣資深政論家)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