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孫中山還未被看膩 政客就先被唾棄

2017年02月08日 09:5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最近民進黨“立委”高志鵬揚言,將提案改版現行新台幣100元與200元鈔票,拿掉這些紙幣上的孫中山、蔣介石的肖像。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歷史經不起扭曲,歷史人物的貢獻更不容當代人的抹煞,通過貨幣的頭像來表達對先賢的紀念,向來是設計貨幣的慣常做法,現在卻被政客用來當作遂行意識型態鬥爭的工具,這不啻為對歷史人物的侮辱,理應受到世人的譴責。

  社論摘編如下:

  “一例一休”後遺症持續擴大、年金改革壓力鍋隨時爆炸、兩岸關係繼續惡化、消費物價隱隱上漲,民進黨“立委”不僅不體諒蔡當局執政舉步維艱,反而不斷添亂,最“經典”的麻煩製造者該數高志鵬,他説新台幣上的孫中山、蔣介石頭像,很多人都已經看膩了,該換了。他承諾要推行新台幣設計運動,自信可以競爭紙鈔界奧斯卡。

  紙鈔界的奧斯卡有多重要,值得花費15億(新台幣,下同)公帑,令人百思不解。不過,志在得獎恐怕是假,借此遂行意識型態鬥爭才是真。高委員不是第一次炒作這類議題,2016年2月高委員當選連任之際,就曾提出廢除孫中山遺像,並主張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職不再向孫中山敬禮。他為此舉辯護的理由是“轉型正義”。在他看來,孫中山已經是過去式,甚至有可能是外國人,蔣介石更是十惡不赦的罪魁。按照這一邏輯,無論是懸挂孫中山遺像,還是將蔣介石頭像置於新台幣上,都非常荒謬。

  只可惜臺灣社會的運作並非按照高委員的邏輯,無論是孫中山還是蔣介石,都在歷史上有其正面價值,他們的貢獻並不會因為犯過的錯誤而被抵銷,更何況孫中山也沒有重大爭議。高委員此舉無非是在臺獨意識型態之下所做的炒作行為。

  這些做法並不會徹底翻轉臺灣社會的主流史觀,很多人仍然認可前人所做的貢獻,甚至這些都不會得到蔡英文的支援,後者致力於維持現狀,不會輕易接受國族認同議題上的重大變革。去年她沒有回應廢除孫中山遺像的主張,但後續的負面效應已經出現,網路上許多人紛紛自己設計新台幣的圖案,將陳水扁等人置於鈔票之上,用以諷刺高委員的這一荒誕主張。在玩笑之餘,大家也忽然發現“獨派”的虛妄,那就是找不出真正可以置於貨幣之上的代表人物,百餘年前的歷史人物有強烈的中國連結自然無法使用,選用日本殖民者雖然符合當下一些人扭曲的史觀,但終歸不能代表臺灣,至於當代的一些所謂名人,其資歷尚難成為貨幣上紀念的重要人物,只有蔣渭水比較符合所有條件,但他已經出現在10圓硬幣之上。面對此情此景,高委員也不得不承認蔣經國頭像也可以,這其實正是這一困境的典型表現。

  歷史經不起扭曲,歷史人物的貢獻更不容當代人的抹煞,通過貨幣的頭像來表達對先賢的紀念,向來是設計貨幣的慣常做法,現在卻被政客用來當作遂行意識型態鬥爭的工具,這不啻為對歷史人物的侮辱,理應受到世人的譴責。

  只是問題的嚴重性恐怕不僅在此,臺當局前“行政院長”陳即公開撰文直陳此事所反映出來“立委”的眼界。當個別“立委”還在借貨幣問題炒作意識型態對立時,殊不知貨幣數位化已經是大勢所趨,電子貨幣大有取代紙幣、硬幣之勢,政治人物不思如何緊跟時代潮流,為貨幣發行和流通尋找新的空間,卻反而只注重外觀這種表面事項,自然也就只有“目光如豆”4字可以形容。

  反觀大陸,春節前宣告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測試成功,春節後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式掛牌,這意味著中國人民銀行將成為全球首個研究數位貨幣及其真實應用的中央銀行。春節前後針對貨幣議題出現的兩個事件,恰好反映出兩岸的新舊思維,長此以往,臺灣社會又還能有多少資本可供揮霍?又有多少優勢可以與大陸展開競爭?

  新台幣上的孫中山頭像或許久而久之會被看膩,但這不應是因為“統獨”觀念和國族認同的分歧所導致,而應該基於貨幣發展的需要。如果有朝一日,當局部門和“立法者們”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務實的行動為社會尋找出路,臺灣民眾才不會看膩臺面上政客的嘴臉。否則,在孫中山還未被看膩之前,政客們會先變成人們唾棄的對象。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