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臺媒:兩岸走入以所謂民意為號召的冷對抗

2016年10月12日 08:26: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聯合報》12日社論説,從蔡英文520就職到雙十演説,中國大陸期盼的無非“九二共識”,但眾人亦皆知蔡英文不可能説出這四個字;“未完成的答卷”,在她雙十文告後可算是塵埃落定。中國大陸當然了然于胸,沒等到所要的答案,於是乃有一番“歷史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疾言厲色。

  蔡英文説,“只要有利於兩岸和平發展,有利於兩岸人民福祉,什麼都可以談。”她當然知道,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談的臺子。這番表露,就只剩一個蒼白而空洞的姿態,只為自己保住一點和平的名聲。

  蔡英文不談“九二共識”的內裏,並不像陳水扁那樣只為計算選票,而是出於政治意識形態,認為兩岸是“互不隸屬的兩個國家”,而“九二共識”先陳明“一個中國”,她自然不能接受。

  但蔡英文也應該知道,她堅持固守的這一條戰壕,接下來將是艱險多舛、甚至是烈焰遮天。因為,大陸的耐心不可能無限展延,在她拒絕答卷後,兩岸關係可能進入新的階段。5月20日到10月10日,若稱之為“冷和”階段;接下來,則應該是“冷對抗”的關係。令人憂心的是,“冷對抗”也有上升為“熱對抗”的風險。

  兩岸如今不只陷入僵局,更進入了相互以“民意”為號召的對抗。蔡英文在10月10日接連接受《華爾街日報》等外媒訪問,都訴諸“民意”,表明不會屈服於中國壓力;而國臺辦的回應也援引民意,聲稱“不要低估大陸十三億多民意的堅定決心。”

  這次雙十演説亦然,蔡英文再度張揚民意。國臺辦也毫不含糊地再次表明:“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的強大民意做後盾,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

  兩岸各自召喚某種危險的所謂民意,以求在氣勢上恫嚇對方;但是,民意的怒潮卻可能因為這種刻意的政治召喚,而變得日益攪動、翻騰、對立。

  另一值得關注的是,這次國臺辦對雙十演説的回應,再次出現了“國家統一”的字眼。前一次,在十天前,出現在國臺辦回應蔡英文“力抗中國壓力”言論的簡短聲明中。而兩次談及“國家統一”,都説這是歷史的必然或潮流。

  果真如此,兩岸關係在蔡英文這篇雙十演説之後,將墜入一個悲觀的走向。蔡英文雖留下了一絲細微的線索,宣示“什麼都可以談”,但她在大陸的眼裏履歷甚差,大陸從520就繃緊了神經,不願掉入她的文字迷陣中。這次“什麼都可談”,勢必一樣被認為不過是在故布疑陣。

  無論如何,註定在兩岸繼續失分之後,蔡英文挽救經濟的嘗試也將更為吃力,而她所召喚出籠的“抗中”民粹,則不無可能調過頭來撲向她自己。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