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蔡英文正面對藍紅綠三面夾擊 臺媒開藥方

2016年08月30日 13:5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蔡英文上任短短百天,光環幾乎磨耗殆盡,何以至此?臺灣《中國時報》30日就此發表社論,針對病灶開出藥方,這個藥説來簡單,做起來不簡單,就是五個字:“務實與現實”,指出臺當局與人民都要務實,更要現實。

  蔡英文知道自己民意支援度快速滑落,日前與媒體茶敘時先打預防針,希望媒體與社會不要以百日評斷她的執政得失,雖然有論者質疑她,在馬英九就職百日時,就曾經舉辦嗆聲大遊行要馬英九下臺,真可謂今是昨非,標準不一。但我們仍要指出,她這句話本身並非完全錯誤。

  文章説,臺灣從完全“民主化”後,歷任選出的臺當局領導人看似“有權無責”,實則“令難出總統府”,臺當局領導人、“行政院”、“立法院”、執政黨中央權責相互纏繞、協調困難。但民眾期待殷切,過度期待與一再失望的結果,所有臺當局領導人都難逃脫“挨罵”、遭詛咒“下臺”宿命,臺灣的“憲政”體制與民主實踐是否出現問題?此外,臺灣正面對三大結構性困局,一是國際大環境面不佳,全球經濟困頓,連民主政治的運作也普遍遭遇難題,臺灣身陷洪流,確有難為;二是,兩岸關係未能理順,以致臺灣經濟內在無力、外在失調,惡劣情勢更添霜雪;三是,島內過度批評的氛圍、遍地的憤怒,讓執政者動輒得咎,當家做不了事,成了不分藍綠的共業。

  “務實與現實”藥方的第一道藥料,是以務實的態度去理解蔡英文所面臨的結構性困境。針砭臺當局不是為了刺其肌骨,而是為了對症治疾,終究,一個失敗的臺當局領導人不會帶來成功的臺灣。蔡英文的治理成敗將直接澤及或殃及全臺灣的人民。對執政者存同理心,不是放棄監督,而是鼓勵“建設性的監督”,批評可以犀利,但需依據事實;執政之非固應責難,但若有做對的地方,也當肯定。

  然而,也要嚴正指出,這不是要給執政者推卸責任的空間、合理化失能的藉口。結構性的困難,固然有超越領導人一時能力的難為處,但如何面對結構性困境,努力改善,或至少不要惡化困境,卻是蔡英文無可推託的責任,就此而言,過去百日,新當局交出的成績是不及格的,外界的責難並沒有錯。

  “務實與現實”的第二道藥料,是針對蔡英文,就是要以現實的態度審時度勢,落實兩岸和解、朝野罷鬥。對大陸堅持的兩岸關係性質問題,臺灣在堅持己見之餘,也要展現願意與大陸共同管控歧異、謀求共識的誠意,對內也要結束“選舉動員時期”,真正進入“執政狀態”。

  蔡英文正面對了“藍憤怒、紅不信、綠不滿”的三面夾擊,但蔡英文要知道,臺灣經歷多年民主內戰,藍綠惡鬥,全民期待休兵之心甚殷甚切,蔡英文一上臺就旗幟鮮明揮動“黨産”、“轉型正義”兩柄大刀痛斬國民黨,實是一大失策。激化了社會不安,同時深化了她的治理困境,增加她的改革阻力。蔡英文必須“放下軍刀,立地和解”,否則她的執政必然難有寧日。

  “紅不信”是蔡英文第二道要解的鎖。在兩岸的發言上,蔡英文不挑釁的消極自製固可肯定,但在積極創造互信的一面,卻顯然不足。

  經濟是臺灣之基,兩岸是經濟之本。蔡英文所有的改革能量,源頭當然就是人民生活要改善,而人民生活的改善,非經濟不為功,無兩岸不為果,這是蔡英文必須深切認知,並立刻採取行動。

  三火之中,最末節部分反而是“綠不滿”,蔡英文執政最大的希望就是向中間移動,但最大的困境,也是這個“中間進程”顯然不順利,使得她“中”路不通,“綠”追于後。這是蔡英文的政治十字路,但在這十字路上,反而要堅定意志,加大步伐向中間之路邁進,決不可走擁抱深綠的回頭路。深綠要的無非就是加大追剿藍營、“去中反中”,這不啻是要蔡英文在深綠的意識型態綁架下,帶著臺灣一起陪葬。

  最後一道藥料,則是態度的“務實與現實”,其實也就是蔡英文在勝選時説的“謙卑、謙卑、再謙卑”,可惜的是,民進黨並沒有打從心底落實蔡英文的“謙卑令”,才會有段宜康“鄙視選民”的失言。只有落實謙卑,朝野罷鬥,兩岸和解,蔡英文才能贏回人民的信心,贏回民眾願意給蔡英文更多一點時間的同理心。

[責任編輯:李傑]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