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點評臺當局開放陸生入島就讀大學,但招生額不能達到預計人數之現象。評論認為,臺灣方面還應解除對陸生不友善的“三限六不”等“枷鎖”,尤其儘快落實陸生加入健保的問題。臺灣方面希望大陸開放更多年輕學生赴臺求學,但問題的癥結在於島內未能營造對陸生友善的氛圍。臺當局若是繼續對陸生“欲迎還拒”,大陸即使調整政策,也難提高陸生入島就讀的興趣。
評論摘編如下:
臺灣高校今年招收大陸來臺就讀碩、博士學位近日放榜,招生率高達70%,創2011年開始招收陸生以來的新高,讓臺灣招生部門雀躍不已。臺當局開放陸生入島就讀大學,是希望解決島內少子化現象導致本地大學生源不足的問題,但又對陸生設下種種限制,嚴重影響陸生赴臺深造的意願,導致每年陸生的招生額都遠遠不能達到預計人數。臺灣方面還應解除對陸生不友善的“三限六不”等“枷鎖”,尤其儘快落實陸生加入健保的問題。最近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金門與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會面時,也希望臺當局能加強保護陸生的合法權益。
島內人口2300萬,擁有160多所高等院校,密度之高居世界之冠。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臺灣實施教育改革,推動“廣設大學”的政策後,全臺大專院校從58所急劇擴增至目前的162所。當時適逢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上大學,龐大的人口為各大學帶來豐沛的學生。但自2000年後,島內出生率急劇下降,成為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地區之一。去年底臺灣教育部門負責人甫上任即表示,在少子化的衝擊下,臺灣大專院校學生大幅減少,明年大學生將減少超過3萬人,5年內恐怕要關閉60所大學。
鋻於島內大學日益面臨招生難的問題,臺當局于2010年修改法例,隔年正式開放陸生入島求學。但民進黨政客在“逢中必反”的僵化思維的驅使下,以陸生入島會影響本地學生的權益為藉口,設下種種限制,所謂的“三限六不”由此而起:限制採認大陸優秀院校學歷、限制陸生赴臺總量、限制採認醫學和關係社會安全的專業,不加分、不提供獎學金和助學金、不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得留臺工作、不得考島內公職。當英、美、澳等不少國家視中國大陸學生為金餑餑而提供獎學金等各項優惠措施吸引陸生時,臺灣卻背道而馳,因而這幾年入島求學的陸生人數遠遠不符合臺當局設下的目標,也使臺當局希望開放陸生入島以填補島內大學生源的目標落空。
雖然陸生人數未如預期,但仍呈現穩定上升的趨勢。2011年至2015年臺灣招收陸生博士班的錄取率分別為34%、43%、45%、56%、67%,陸生碩士班錄取率則為36%、55%、59%、48%、70%。隨著越來越多的陸生赴臺,陸生在臺權益也應受到重視。這幾年陸生因未能加入當地健保而不得不支付昂貴的醫藥費,甚至有陸生因患病而無奈放棄學業、打道回府。雖然去年島內“立法院”初審通過陸生可加入健保,但待遇卻要比照外籍生:臺灣方面補助4成、自付6成。
臺灣方面希望大陸開放更多年輕學生赴臺求學,但問題的癥結在於島內未能營造對陸生友善的氛圍。臺當局若是繼續對陸生“欲迎還拒”,大陸即使調整政策,也難提高陸生入島就讀的興趣。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