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學運催生“公民組合” 民進黨的挑戰與契機

2014年05月12日 11: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傳出學運幹部與學界有意催生“公民組合”,視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為精神領袖,未來朝政團或政黨發展並在2016年推出“立委”人選。香港中評社今日發表觀察文章指出,民進黨如何厘清與公民團體的關係?是被社運牽著鼻子走、繼續被邊緣化?還是展現政治實力與領導力,與公民運動成為分進合擊,變成加乘效應?一連串的問題考驗蔡英文。

  全文摘編如下:

  民進黨主席將在5月25日改選,蔡英文在沒有強勁對手挑戰下,可望順利出線。蔡回鍋帶領民進黨,馬上面臨風起雲湧的公民運動,既“左”又“獨”的學運、逐漸激進化的社運,民進黨如何厘清與公民團體的關係?是被社運牽著鼻子走、繼續被邊緣化?還是展現政治實力與領導力,與公民運動成為分進合擊,變成加乘效應?一連串的問題考驗蔡英文。

  民進黨主席是直攻2016“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高位,蘇貞昌原想運用這個戰略要塞一圓臺灣地區領導人之夢,無奈近兩年任期下來,民進黨的政黨角色退位,在重大議題的敏銳度與應變能力,未能趕上社會的腳步,最後暫時退出民進黨的權力核心。蘇貞昌的前車之鑒,是蔡英文的一面鏡子。

  太陽花學運過後,臺灣社會各類型社會運動依舊余波盪漾,雖然,規模與能量難與學運比擬,但這股蠢蠢欲動、不滿馬當局的能量就像一座活火山隨時可能爆發。

  尤其,已經傳出學運幹部與學界有意催生“公民組合”,視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為精神領袖,未來朝政團或政黨發展並在2016年推出“立委”人選。出關後的學運幹部與“中研院”副研究員黃國昌已展開下鄉播種計劃,到各地宣揚理念。這些動作具有多重作用,一在確保學運的溫度,其次試圖蓄積更大的民間能量,最後,也在尋覓地方幹部併發展基層組織,這段盤整期是未來“公民組合”能否邁向政黨化的基礎。

  由於,學運與社運都有濃厚的反國民黨傾向,這股力量壯大時,首先衝擊的就是執政者,如果議題有正當性,就可能改變年輕人、婦女及中間選民的態度,例如反服貿。

  但公民組合不容易撼動組織綿密的國民黨基層,基層組織虛弱的民進黨會受到衝擊,原本是政治素人的學生們,經過街頭運動的洗禮,已非吳下阿蒙,不少人深諳動員群眾、製造議題,甚至組織群眾。尤其,民進黨地方型政治人物素質參差不齊、不乏形象不佳者,如果學生願意下鄉紮根發展組織,民進黨會很傷筋。

  另一個層面領導力,議題主導及論述問題。蔡英文是典型的中産階層,行事謹小慎微並略帶保守個性,她向來不喜歡街頭運動,偏好體制內的論述説理,未來若再面對層出不窮的街頭運動,是支援?還是保持中立?抑或跟進?或者洞燭先機帶領公民團體衝鋒陷陣?這些問題要看議題而定,但蔡英文領導下的民進黨,如何確保政黨主體性,如何看待社會力,無疑決定民進黨與公民團體是策略聯盟的合作關係或較為敵對的競爭關係。

  總體而言,公民力量興起對民進黨來説,是挑戰、也是契機。挑戰在於可能分食綠營大餅,契機則是鞭策民進黨拿出更多具體政策及願景,這對臺灣的政治發展具有刺激效應。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