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將於今日在上海舉行第九次會談,也是兩會分別於去年和今年完成人事調整後首次高層會晤。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這次會談標誌著兩會事務性協商將翻開新篇章,因而別具意義。此次會談的重頭戲是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意味著大陸和臺灣將進一步擴大彼此市場的開放幅度,朝兩岸經濟一體化又跨出了重要一步。
評論摘編如下:
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將於今日在上海舉行第九次會談,也是兩會分別於去年和今年完成人事調整後首次高層會晤,標誌著兩會事務性協商將翻開新篇章,因而別具意義。此次會談的重頭戲是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意味著大陸和臺灣將進一步擴大彼此市場的開放幅度,朝兩岸經濟一體化又跨出了重要一步。兩岸輿論對此高度關注,認為大陸服務業商機非常可觀,臺商若能儘早登陸搶灘,可提升競爭力,大陸民眾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務品質,雙方是互惠雙贏。
近五年來兩岸關係如沐春風,兩會功不可沒:通過雙方平等協商,推動了兩岸交往機制的不斷建立和規範,解決了大量兩岸同胞關切的問題,實現了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促進了兩岸人員往來不斷擴大,推進了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和經濟合作機制化,為保護兩岸同胞權益和生命財産安全提供了更多保障,為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創造了更多有利條件。同時,通過兩岸協商培養互信和積累經驗,也有利於雙方今後進一步破解兩岸關係前進道路上的難題。
兩會迄今已簽署了18項協議,海協會原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原董事長江丙坤圓滿地完成了歷史交付的任務,如今兩會協商的重任落到了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和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的身上。二人也不負眾望,兩岸服務貿易後續協商今天終於開花結果。
2010年6月兩會簽署了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其中在貨物早收清單中,兩岸500多種貨物的關稅分兩年三階段降至零,大大降低了兩岸貨物的生産和營運成本,從而增強了競爭力。服務早收清單的成效也相當顯著。自ECFA于2011年1月生效以來,大陸共批准臺灣28家金融企業、167家非金融企業在大陸提供服務,並引進了11部臺灣電影,核準9家臺灣會計事務所取得1年臨時執業許可。而臺灣方面也進一步開放陸資入島,促進了兩岸金融交流與合作。
然而,兩岸服務業開放幅度仍有待擴大,早收清單中臺灣只向大陸開放了9個項目,而大陸也只向臺灣開放了17個項目。據説這次的開放幅度之大遠遠超過兩年前的早收清單。這些內容涉及商業、通訊、建築、分銷、環境和社會、旅遊、娛樂文化、體育、運輸、金融等行業,充分體現了大陸的誠意和善意,將為臺灣服務業者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機遇。
市場擴大了,隨之而來的商機源源不絕。對於服務業佔GDP七成、且軟實力相對較強的臺灣而言,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對登陸發展的臺商是如虎添翼,更為島內“悶經濟”注入了一股活水。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