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將於今日接任民進黨主席一職。澳門《新華澳報》今日刊載署名富權的評論文章指出,蘇貞昌會否增設副主席成為重要的觀察點。
全文摘編如下:
蘇貞昌將於今日接任民進黨主席。按照政治責任制原則,及尊重新任主席的人事任命權,原來跟隨前任主席蔡英文,代理主席陳菊上任後繼續任用的中央黨部秘書長以下一級部門主管人員,均已慣例請辭,其中有部分將轉進蔡英文辦公室任職。 聲稱將會“為事找人,為黨找人,為未來找人”的蘇貞昌,必須重新任命高級黨工,是否會為了黨內團結,撫平主席選舉時形成的裂痕,尤其是為未來爭取“2016”的出線權,討好黨內各派系,而趁組建中央黨部各部門人事之機實行“派系共治”,將是一個重要的觀察點。
其實,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觀察點,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蘇貞昌是否會增設副主席,並借此朝向“雙蘇體制”發展,以善意響應黨內“世代交替”的呼聲。當然,倘是真的構建“雙蘇體制”,也將會惹起黨內對“新蘇連”壟斷民進黨領導大權的憂慮。
之所以會引發“雙蘇體制”的聯想,是源自於臺灣《中國時報》於民進黨主席選舉翌日,刊出的一篇題為《副主席誘因,反蘇勢力搶第二名》的述評。該述評指出,面對一場幾乎沒有勝算的選舉,民進黨內反蘇勢力之所以仍堅持硬碰硬,且堅拒整合抗蘇,關鍵原因就在於民進黨可望于7月島內民進黨代表大會中提案增設“副主席”,誰能在黨魁改選中搶下第2名,就可能成為未來的副黨魁人選。其中尤其是對不再具有“立委”身份的蔡同榮,及對目前全無黨、公職身份的蘇煥智而言,當選主席固然是第一目標,但若能借由主席選舉提前紮根,同樣是為7月份的黨權力核心改組奠定基礎,延續政治生命,自然更不願在選戰中缺席。在“拿不到主席就拼第2名”的戰略思維下,反蘇勢力各有盤算,陷入無法整合的矛盾,終而讓合作宣告破局。
其實,在“民主進步黨黨章”中,就有副主席之設,只不過是民進黨成立20多年來,一直未有執行而已(換一個角度看,這是否反襯了信誓旦旦“民主進步”的民進黨,其實卻是一直未有“按章辦事”,有失“進步”自詡?)因此,倘若民進黨果然要增設副主席,根本不需要在7月間舉行的“全代會”提案修改黨章,只須蘇貞昌主席執行黨章上的規定就行。當然,為了表達尊黨的最高權力機關的態度,蘇貞昌在任命副主席之後,仍需將之交付“全代會”予以確認。
倘《中國時報》的上述述評屬實的話,得票率排名第2的蘇煥智,就將會有極高機率被任命為副主席,從而形成民進黨的“雙蘇搭檔”格局。倘若比照“憲法”的規例,倘蘇貞昌主席出於各種原因去職,就由副主席蘇煥智自動接任,而無須勞黨傷財地進行補選(在餘下任期超過1年時),或是由“中執委員”互推一人代主席(在餘下任期不足1年時),而可避免許多麻煩。
將這種正副主席的搭配稱為“雙蘇體制”,是因為蘇貞昌、蘇煥智兩人都是姓蘇,這只是巧合而已。但更具實質意義的是,蘇貞昌得到“新潮流係”的支援,而蘇煥智則曾是“新潮流係”的重要成員,雖然後來因某些個人原因而離開“新潮流係”,但其意識形態等仍是很“流”。更重要的是,“兩蘇”關係非同一般,在蘇貞昌2007年爭取臺灣地區領導人出線權時,蘇煥智明確支援,具有“反主流”的勇氣。這次他也要參選黨主席,主要是因為臺南縣長任滿後沒有公職,必須找尋政治第2春。至於他的參選必然會與蘇貞昌“扛上”,相信蘇貞昌也會理解。
倘蘇煥智真的出任副主席,有相當部份民進黨人所擔心的“新蘇連”亦即“新潮流”、“蘇係”、“綠色連線”的鬆散聯盟,就將會進一步鞏固,成為黨內抗衡包括“謝係”、“英係”、“遊係”等在內的“反蘇聯盟”的強大陣營。這就將會再次出現10多年前“泛新潮流係”與“汎美麗島係”兩大陣營對立的局面。而由於“新蘇連”佔有黨中央實質位置,“反蘇聯盟”將會較為吃虧。不過,在決策機構——“中常會”上,“反蘇聯盟”的實力卻並不輸蝕。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