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政治

細數李登輝陳水扁恩怨情仇:從“父子”到對敵

2010年10月20日 10:30: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中學時練劍道的李登輝。

  李登輝簡介

  李登輝(1923——),祖籍福建永定,出生於臺灣臺北縣三芝鄉,祖籍福建省龍岩市永定縣湖坑鎮奧杳樓下村。

  1941年畢業于淡水中學,考入臺北高等學校文科(即臺灣師範大學前身)。

  1943年東渡日本入帝國大學農業經濟係。

  1946年返臺,轉入臺灣大學農學院農經係,參加"新民主義讀書會",1949年與曾文惠結婚,並畢業留校任教。

  1952年考取公費,首次赴美,入依阿華大學,主攻農業經濟與物價的關係。翌年回臺,任"臺灣農林廳"經濟分析股長,並執教于臺大。

  1957年調任臺灣合作金庫研究員,嗣任"農復會"技正,並升任臺大教授,兼中興大學農經研究所教授。

  1965年,考取美國洛克菲勒農業經濟協會與康奈爾大學聯合獎學金,再度赴美,入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臺灣農工部門間之資本流通》獲全美最佳博士論文獎;引起蔣經國重視。

  1969年學成歸臺,續任臺大教授,兼"農復會"農業經濟組組長、顧問。

李登輝和他的哥哥(左為李登欽,右為李登輝) 

  1972年為蔣經國延攬“入閣”,任“政務委員”,至此投身政界,為國民黨新生代臺籍政客骨幹人物。參與制訂《加速農村建設重要措施》、《農業發展條例》等,推動臺灣農業向現代化轉型。

  1978年調任臺北市長,標榜"物質與精神並重、郊區與市區均衡發展"為市政建設原則,創辦"臺北音樂節",推行都市更新計劃,建立公務人員訓練中心、臺北市資料處理中心,取得一定政績。

  1981年12月出任“臺灣省主席”。1984年被蔣經國提升為“副總統”,並進入中常會,刻意培植其為接班人。

  1986年任“十二人革新小組”成員,後接替嚴家淦任總召集人,研擬政治革新方案。

  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逝世,當天繼任“總統”,旋即出任國民黨代理主席,總“十三大”上正式當選主席。

  1990年5月任第八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嗣兼任“國家統一委員會”主任委員,“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會長。李登輝在其臺灣地區領導人期間(1988年-2000年),為了與舊國民黨勢力抗衡而吸納地方派系為政治班底,造成了地方黑道與民間工商力量的中央化,影響到臺灣向來穩健而確實的經濟建設,特別是瀰漫著嚴重的金權政治(黑金政治)風氣。卸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後,日本政府不顧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已允許李登輝五次訪日。

  2007年訪問日本時,李登輝前往供奉了日本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參拜影響自己深遠的長兄——李登欽,許多正義人士為此表達了抗議與譴責。

[責任編輯:趙靜]

相關內容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