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龍斌近日改組市府團隊,並借將組成“花博體檢團隊”,宣示辦好花博的決心。臺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説,拉高格局來看,花博是臺灣向國際社會一展身手的機會,這並非郝龍斌個人的花博,更不是臺北市府的獨舞空間;郝龍斌能否當選事小,花博絕不容被當成政治炮灰或選舉陪葬品。
社論指出,花博備受爭議,一在它是郝龍斌的市府團隊主辦,二是開幕期程又正好落在五都選舉日之前,因而註定要成為政治炮火攻擊的焦點。花博受到了綠營不相稱的污衊,這並不表示這個能提升臺灣能見度、提升島內園藝産業、改變人們生活環境品質思維的花卉博覽會,可以在烏煙瘴氣中被政客胡亂糟蹋掉。
在目前綠營所揭露的各項資訊中,有什麼項目稱得上是“花博弊案”,在野黨心裏有數。其最後真相,只能等待司法及監察單位認真調查,追個水落石出。但無論真偽如何,由“新生高”弊案累及花博,已讓不少民眾對花博産生了負面的觀感,以為其中必定充斥種種造假及貪瀆。此一結局,對眾多默默為花博耕耘、努力、付出的人而言,絕不公平;對尚未及展示其美好面目的花博而言,更形同冷酷的摧殘。
誠如負責設計“花博三館”的建築師張清華所言,花博是在強大的時間和工程壓力下進行,為了避免工期延宕,市府在發包制度上採取彈性作法,是不得不然之舉,否則根本無法如期開展。包括展覽花卉的採購,要維持在半年的展期中保持盛開,業者至少要六度更換植株;因此,包括植栽、澆灌和替換等成本在內,每株花果的價格自不可能、也不應該拿來和市售的單價相比。在野黨分明有過執政及策展的經驗,應該了解其間差異,卻在指控時故意模糊事實,造成民眾的錯誤認知,其實並不公平。
社論表示,其實,真正讓人擔心的,不是臺灣還有沒有可能辦好這場花博,而是整個臺灣有沒有辦法再齊心共同做好一件事?如果一件事扯上藍綠之爭,就再也沒有被社會完整認可的可能性,那麼,所謂的臺灣“站起來、走出去”,要如何實現?花博如果有弊案,就應把黑幕掀開來,讓司法來調查誰在上下其手;而不是用一塊黑布把花博團團裹住,隨便罵稱:“這就是個壞東西!”壞的是人,花朵何辜?花博何辜?
郝龍斌説,選舉對他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辦好花博;蘇貞昌也説,辦好花博是第一要務。如果有這樣的共識,還有什麼理由在那裏分這是藍的花博或綠的花博?這次花博要辦成“五彩的花博”,需要民眾力挺;那裏有花農的心血,有臺灣農業科技的驕傲,有建築師的苦思,有學生和志工的汗水,還有臺灣的大期待。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