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凱雷集團以每股新台幣39元,全資收購臺灣知名半導體龍頭企業日月光集團,涉及金額高達新台幣1791億元,創下臺灣收購案最大金額,“日月光”股票將從此在臺灣股市消失。此舉引發臺灣各界震動,稱“日月光”的出走是臺當局限制投資大陸政策所導致,是臺灣優質企業對當局大陸政策過於封閉的不信任投票,並強烈呼籲當局放寬投資大陸上限。
“日月光模式”恐成趨勢
“日月光”被收購,將成為美國凱雷集團全球佈局的一部分。根據臺當局有關規定,企業被收購後必須下市,臺方投資人將無法從“日月光”未來的發展中獲益。
據報道,“日月光”是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組件封裝測試公司,它是臺灣島內白手起家、土生土長的電子企業,經常被“本土化”人士拿來當做“根留臺灣”,“愛臺灣”的樣板。但臺當局一直限制島內半導體業赴大陸投資,使“日月光”等龍頭企業深感不安,因此,雖然“日月光”目前並不面臨經營困境,卻還是決定通過接受並購來避開當局對大陸的投資限制。
島內媒體認為,“日月光”的出走也許只是臺灣半導體業的“一個趨勢的開始”,這些行為將為後來者提供“示範”作用。
呼籲放寬投資大陸上限
據臺灣媒體報道,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呼籲,臺當局應立即放寬臺企投資大陸上限至60%,讓專業回歸專業、經濟回歸經濟,否則企業出走將成常態。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指出,臺當局限制企業投資大陸,已讓臺灣地區的競爭力在亞洲“四小龍”中居末,未來恐怕會有更多企業借“日月光模式”,自尋外資買主出走。
國民黨籍“立委”賴士葆批評説,他早在今年5月就已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有關40%的企業投資大陸上限,但在委員會屢遭“黑手”干預,遲遲無法走出委員會。
另一位國民黨籍“立委”費鴻泰表示,“日月光”現象是“企業重重打了扁當局一個耳光”。
由臺灣中部上市上櫃公司負責人組成的盤石會,近日也做出當局應放寬企業赴大陸投資上限的臨時提案,建議出席的“經濟部長”陳瑞隆能體察民間企業疾苦,協助解決。
“根留臺灣”只是口號
臺灣《聯合報》發表文章説,身為全球第一的“日月光”竟然要“賣身”,並不是因為公司經營不善,也不是老闆“不想玩了”,而是不想再跟臺當局的死硬兩岸政策繼續鏖戰。
文章指出,“日月光”求售,目的是只求下市,掙脫“臺資”身份的枷鎖。臺當局遲遲不鬆綁投資大陸40%的上限,耽誤企業發展。再説,民進黨以意識形態治理臺灣,已使得臺灣股市變成雞肋,經營者沒有成就感,投資者亦食之無味,有宏圖的企業家只能選擇退出。文章表示,臺當局“根留臺灣”的偉大口號唱到今天,卻堵死企業發展之路,逼得“日月光”這種龍頭企業“連根出售”,實在是一個諷刺。
臺灣企業以各種方法“突圍”,各顯神通迭有成效。鴻海的富士康公司早在香港股市掛牌,然後聲勢浩大地登陸;旺旺集團將臺灣的母公司子公司化,各種措施都為他們帶來大筆利潤。對於臺企出現的“逃亡潮”,島內媒體分析指出,癥結在僵硬的兩岸政策卡死了所有企業。原本想返臺掛牌的返不回來,因為40%的投資上限讓在大陸投資的臺商根本過不了這關,而困在島內的企業,眼看其他跨國企業在大陸佈局、準備大展身手,但自己卻被綁死在島上,心中的焦慮不言而喻。(邰文欣)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