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10日發表評論説,反對把“日本統治臺灣”改稱“日本殖民統治臺灣”,是這次一批臺灣少年高中生反新課綱的理由之一,令人遺憾和痛心的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日本當年在體制上所行的就是明明白白的殖民,相信日本人也會嘲笑怎麼臺灣會有人認為他們不是殖民。
日本于1895年進佔臺灣後,翌年就在其政府設立了等同於部的拓殖務省,以管轄對臺的殖民統治事務。此一機構于1897年一度廢除,臺灣事務歸由內務省,又于1929年重新設立拓務省,負責監督他們所佔領的外國土地臺灣、韓國等。
此外,東京的財團法人臺灣協會在1900年根據其“設立殖民學校”的決議,創辦了臺灣協會學校,至1918年改名為拓殖大學。其用意在於培養民地事務的官員。
可見連日本都用正式方式、直接了當地對臺殖民,如今,在臺灣卻有一批高中生反對形容日本殖民統治臺灣。如果説日本據臺後期所教育出來的臺籍人士,有少數産生了皇民思想,這還有其背景,可是現在反課綱少年高中生真的了解歷史事實嗎?
臺大資深教授、日本研究權威許介麟在所著《臺灣史記》中指出,“臺灣曾為日本之殖民地50年,臺灣是否工業化取決於日本帝國發展的需要與設計。起初臺灣在‘工業日本、農業臺灣’的分工下,被迫從事米、糖的單一耕作農産品,因此主要建設重點置於交通運輸及水利方面。”而皇民思想濃厚的李登輝,正是為此常對日本在臺的交通、水利建設,感恩戴德。
“這種情形到了1930年代有相當重大的轉變,臺灣的工業化與日本帝國的戰時體制同時推進,……臺灣乃成為日本向大陸華南及東南亞推進的主要基地。為便於就近提供此區域內日軍的軍需補給品,以增加其戰鬥力,乃有‘臺灣工業化’之舉”。此即現在李登輝等少數人大讚日本在臺工業化的背景。許介麟教授評論説:“日人帶不走殘羹,美稱現在化,豈不謬哉!”
課綱當然要根據史實,這與蔡英文和高中生所指的“黑箱作業”、“洗腦”,毫無關係,也不是什麼“自由思考”、“多元化”之詞所能扭曲的。難道刻意悖離史實可以叫做自由思考、叫做多元化嗎?日據時期,臺灣人士在東京組織“臺灣新民會”,他們所發行的《臺灣青年》于發刊詞中呼籲:“臺灣的青年!高砂的健兒!我們還可靜默著不奮起嗎?”有志氣的先人是在號召抗日,如今,民進黨等“臺獨”勢力卻以高中生為前鋒,在美化日本殖民統治,能不羞愧嗎?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