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文化社會

“廢金馬獎”是固步自封的荒唐論調

2012年11月28日 09:1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電影在金馬獎的成績不如大陸及香港,立即有民進黨“立委”主張停辦金馬獎。臺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指出,政治人物企圖干預他們所不了解的專業領域,結果適得其反。可怕的不只是政治人物不問青紅皂白的胡説本事,更可怕的是他們無意正視外在世界的“自閉思維”。社論直言:金馬獎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故步自封的“立委”!

  社論摘編如下:

  臺灣電影在金馬獎的成績不如大陸及香港,立即有民進黨“立委”主張停辦金馬獎。電影圈包括侯孝賢等多位導演對這種膝蓋式的反射思維皆不以為然,認為金馬獎是華人社會最具公信力的影展,臺灣影片固然應力爭上游,但沒有理由停辦金馬獎。 

  從導演們的強烈反應,可看出當政治人物企圖干預他們所不了解的專業領域,結果適得其反。其中,有幾個面向值得探討:一、舉辦一個在專業上具有公信力的影展,與該地區電影能否得獎是兩個不同的價值體系。二、臺灣近幾年電影陸續出現了一些新人及新氣象,一次參賽成績不如意,並不表示所有點點滴滴的努力都不值得珍惜。三、比賽的目的是在切磋技藝,更多競爭則能幫助我們看見自己的優劣得失,不必患得患失。四、臺灣作為金馬獎主辦方,自須本著開放的心胸和廓然大公的精神操持專業標準,若有“臺片為什麼不能得獎”的心念,才是自毀長城。 

  此次金馬風波,初始是因有些民眾不滿香港及大陸電影贏得大部分獎項而心生怨懟;政治人物竟而火上加油,對臺當局“文化部”發出“停辦”的主張。“綠委”管碧玲的荒唐論調,除了凸顯其無知,也在貶抑及否定臺灣的公正精神與電影專業;也難怪,這番談話連臺灣電影界亦甚感憤怒,被導演侯孝賢斥為“胡説”。 

  然而,可怕的不只是政治人物不問青紅皂白的胡説本事,更可怕的是他們無意正視外在世界的“自閉思維”。金馬獎設置於臺灣風雨飄搖的年代,號召港臺兩地電影業者在此競逐;近年大陸影視崛起後,遂又增添了大陸電影人的參與。也就是説,從威權年代傳承至今的金馬獎傳統,漸成了華人電影界共同認知的殊榮;今天若只因島內電影得獎成績不佳,臺灣的政治人物便要求主張停辦,或改辦一個專供自己人得獎的活動,那麼,金馬獎的開放精神豈不比戒嚴時代還要倒退? 

  廢金馬獎風波只是一例,事實上,近年來臺灣政壇這類“自閉思維”式的主張處處可見,政治人物毫不反省收斂。以美牛進口為例,明知有一個世界公認的標準可供參考,在野黨卻硬拗要求“零檢出”;再以開放大學為例,明知全球趨勢都在走向相互開放,綠營卻偏要對陸生單獨設限。其中動機,不論是怯于面對競爭、吝于分享資源、或者只是存心杯葛,都助長了臺灣社會的消極、內向與封閉;這與近年臺灣政經發展的停滯不前,已是互為因果。 

  今天的廢金馬獎的事件,其原因即十分清楚:一個只知顧影自憐、缺乏國際競合觀念的臺灣,註定不可能成為區域中心,因為這類人物的關注半徑,不超出這個3萬6千平方千米的島嶼。 

  電影本是一種世界語言,如今更是一種世界産業;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印度的角色、臺灣的場景、美國的資本,始能成就這一部國際級的佳作。反觀“綠委”要求廢金馬獎的口水風波,套句魯迅的話,這種“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的心態,非但不足成事,只會使臺灣更形萎縮。 

  金馬獎沒問題,有問題的是固步自封的“立委”!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