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教育部門近日明令禁止“師生戀”,引起各界關注,探討該禁令是否合理之時,也有人將目光重新聚集在同樣是校園難題的“霸淩”上,面對如此現狀,不禁呼籲:禁師生戀不如先解救霸淩。臺灣《聯合報》摘錄島內兩位大學生的看法,摘編如下:
臺南市的大學生吳佳玲説,13歲少年的青春應當正要飛舞,卻被霸淩事件粉碎美好前程!
其實很多學生對於找尋幫助是很被動的。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受到同學言語霸淩,但是回到家不知道該如何啟齒;跟班導師反應,老師也只是敷衍,認為只是同學間一時的不愉快,並沒有正視問題。至今那段不愉快的回憶,也成為我心中的陰影。
面對那些不敢吐露想法的學生,我認為學校的輔導室必須扮演一個好角色,輔導課也不應被主科犧牲或拿來考試,輔導課可以做一些量表測驗、心理測驗,讓學校可以掌握哪些學生正面臨心理壓力或問題;而輔導室的功能也應該讓學生了解,並不是像其他處室讓人有不敢靠近的感覺;更應該告訴被霸淩卻不敢説的學生,如何尋求解決的管道。
新北市的大學生王暐婷説,我曾問一位中學生,你們學校有沒有霸淩?你有沒有參與?他答道:“有呀,大家一起揍他,超討人厭的。”老師沒阻止嗎?“老師不管呀!”
一位友人的弟弟,因家境優渥,也成了同學的“提款機”,同學心血來潮就揍他要個幾百元(新台幣)來花用,他説他才不敢跟爸媽説,怕爸媽去學校告訴老師後會被揍得更難看!他只要忍氣吞聲就好了。
學校竟變成霸淩的最佳地點?教育主管部門在禁止師生戀的時候,是否應先解救那些正被霸淩的同學?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