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際機場就像一個大門,海內外遊客接觸到臺灣的第一印象,就是從機場開始;而對臺灣的最後印象,便是離開機場的經驗。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社論指出,無論臺灣內部建設得多進步,現在的“大門”,有許多環節實在無法令人滿意。
激烈的國際競爭宛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其他地區突飛猛進的同時,臺灣如果還好整以暇原地踏步,那麼很快就會被甩到後頭去。國際機場的軟硬體建設亦復如此,當各地爭相打造光鮮進步的大門之際,臺灣卻疏于打理門面以致于望之無味無趣,給人的第一印象先就差了。
“國際航站理事會”(ACI)日前公佈2009年全球服務品質最佳機場,亞洲地區表現亮眼,前五名分別是南韓仁川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香港赤鱲角機場、北京機場和印度海得拉巴機場,尤其仁川機場已經是連續五年奪冠,樟宜與赤鱲角機場也是評比常勝軍。
社論指出,反觀臺灣的桃園國際機場,2007年排名14,2008年降至18名,2009年更暴跌到27名,成績之遜真是令民眾顏面無光。為什麼幾個頂尖的國際機場總是模範生?北京、印度的機場也後來居上,臺灣機場的排名卻節節倒退?數字不騙人,這其中,一定有值得痛切檢討的地方。
造訪過上述幾個亞洲城市的人,通常可以馬上感受到桃園國際機場和其他機場的差距。最明顯的是人氣,仁川、赤鱲角或樟宜機場人流滾滾,旅客熙來攘往,餐飲部門高朋滿座,精品店舖川流不息,給人一種充滿活力的國際尖端大都會的感覺。
不是每個國際機場都做得好,但好的機場,會讓旅客留下長久的良好印象。有些機場有寬敞舒適的休息區、吸煙區或小憩室,還有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網路服務。有些機場體諒到過境旅客的需求,設置了淋浴、理容及休閒等設施,讓疲憊的旅客重新恢複元氣。而展現當地文化特色的餐飲及商店區,更是令旅客流連的地方。
社論分析,和其他國際機場的用心與氣魄相比,臺灣機場習慣的老舊行政管理做法,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也不敷所需了。以既有的運作方式,恐怕難以帶來突破,因此,對於國際機場的經營,當局應該考慮把決策層級拉高到“中央”。不只是加強桃園機場航站的硬體軟體而已,更要與地方觀光、文化行銷、爭取客源、便利交通等各方面緊密結合,研擬出一個讓臺灣成為亞洲交通樞紐之一的總體規劃方案,而機場服務的強化,則是其中之一環。
之所以要全體動起來,是因為桃園國際機場很多問題是出在客源不足上,以致於人氣不旺經營成本增加。這個問題要克服,至少初期是需要當局更多支援;而長期來説,還是需要一個有遠景、有魄力、也有執行力的行銷規劃,才能讓“臺灣門面”神采煥發,而不只是粉飾一番罷了。
社論最後説,凡此種種,都需要比現在更高的決策層次,也需要決策高層體認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當桃園機場排名一直掉的時候,當局應該體認到,這不只是桃園機場的問題而已。
[責任編輯:高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