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媒:臺經濟將入寒冬期 難逃下滑命運

2015年07月31日 09:3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旺報》今日發表社評文章,分析臺灣今年的經濟狀況並指出,臺灣上半年出口衰退7.1%,臺灣面對的第一個大問題是産業與企業競爭力的弱化,至今仍無明顯的改善提升跡象。惟衡諸現實,《貨貿》與TPP恐怕都難救臺灣經濟,更難及時讓臺灣免除邊緣化命運。擺在後面更嚴苛的經濟情勢,如果社會不警覺、不改變,即使明年全球景氣復蘇,臺灣經濟仍難逃繼續下滑的命運。

  社評摘編如下:

  臺灣出口連續5個月出現衰退,行政院提出振興經濟方案,內容卻乏善可陳,未引起企業及民間的重視,顯然不會奏效。當然,這波出口衰退主因在全球經濟表現不如預期,臺灣受到牽連。不過,更該注意與警覺的是,擺在後面更嚴苛的經濟情勢,如果社會不警覺、不改變,即使明年全球景氣復蘇,臺灣經濟仍難逃繼續下滑的命運。

  臺灣6月出口衰退13.9%,上半年衰退7.1%,預估短期內難以好轉;觀察鄰近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幾個以出口為主的大陸、南韓、新加坡等國都無一例外的陷入出口衰退的窘境中,因此大環境因素,明顯是全球經濟放緩所致。正常情況下,一旦全球景氣加速,出口即能恢復正常動能。但臺灣面對的問題不僅於此,因此即使未來世界經濟動能加強,臺灣的出口力道未必能等比例復原。

  臺灣面對的第一個大問題是産業與企業競爭力的弱化,至今仍無明顯的改善提升跡象。過去幾年,臺灣的DRAM已被韓國擊潰、LCD與LED苦苦掙扎、大陸面板廠快速增長,智慧手機廠宏達電亦已從全球市場上敗退下來;即使是臺灣傲視全球多年的PC産業,不僅面對整體産業的衰退,個別企業競爭上,臺灣的“雙A”(宏碁與華碩)亦已被大陸聯想超越。這是從産業最巨觀的角度觀察的結果。

  進一步深入看,臺灣過去以“投資帶動出口”的模式正崩裂中。臺商到大陸投資,從臺灣進口諸多的高等原料、半成品、機具設備,但因大陸出口減緩、經濟增長下降,加上勞動與環保法規等改變,許多臺商逐漸被淘汰。此外,近年大陸本土企業快速崛起,取代臺商,讓“投資帶動出口”的邊際效益日低。如果島內企業不能在競爭力、差異化上提升,長期趨勢可能就是逐步被替代、終而消失。

  第二個大問題是臺灣經貿邊緣化的問題,似已逐漸發酵。中韓FTA已正式簽署,預計年底上路,臺灣與韓國之間出口商品重疊高達7成,大陸市場又佔我出口的近4成,對臺灣的影響不言可喻。即使不同意官方估計的影響數字,但要把中韓FTA説成毫無影響,明顯偏離事實。臺灣能突破並化解其影響者,就是《兩岸貨貿協議》。另外則是儘快加入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惟衡諸現實,《貨貿》與TPP恐怕都難救臺灣經濟,更難及時讓臺灣免除邊緣化命運。

  以《貨貿》而言,臺當局仍與大陸談判中,但以《服貿協議》的經驗來看,也沒有落實的可能。

  明年政權更替後,如果如大部分所預測的是民進黨上臺執政,一來要問民進黨是否還要簽《貨貿》?如果要簽,如何面對當初反《貨貿》、今日挺《貨貿》的矛盾?此猶在未知之數。而如果兩岸關係不佳,觀光産業亦可能受影響,對島內經濟的衝擊會更大。

  事實上,所謂經貿邊緣化之憂並非經濟學者的幻想、更非當局的恐嚇,隱約之間,它已到來。除了出口訂單的減少外,民間投資亦可能移往享有優惠關稅的國家與地區。日前台塑集團表示,未來3年海外投資比重也將從之前的25%大幅調高至80%;島內幾家大型金融集團近來也加速海外投資腳步,這些投資行為都看得出業界對邊緣化的憂心與應變行動,而這將對臺灣經濟與就業市場産生更深遠的影響。

  明年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出現:産業競爭力持續下滑、出口萎縮;《貨貿》與TPP難有進展,使臺灣經貿邊緣化負面效益發酵,導致訂單減少、投資減少;而房地産高峰己過,明年榮景亦不再。這種情況下,臺灣經濟怎麼可能有好的表現?如果民眾無警覺,無法急起直追、改善現況,就準備承受嚴苛的經濟衝擊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