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聚焦:業者眼中的臺媒現狀與未來

2015年07月29日 07:56: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日前參加由臺灣“中華兩岸經貿投資文化教育協會”主辦的兩岸傳媒論壇,聽取傳播學研究者及媒體專業人士的介紹,得以較為全面系統地了解臺灣媒體的新狀態。在新媒體攜自媒體的衝擊下,傳統媒體的日子不好過,年輕受眾在流失。據統計,臺灣大學生主要新聞來源以網路為主,佔73.4%,電視次之,佔20.4%,報紙僅佔1.5%。媒體市場面臨重新洗牌,傳統媒體不得不因應這一趨勢。

  數位匯流成為新焦點

  《聯合線上》總編輯張立説集團老闆總結了“數位匯流”的定義並要求他們背下來: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載具,在同一載具上,可以同時提供文字、圖片、影音、搜尋、互動及分享的精準服務。

  數字時代新聞獲取方式完全改變,如今電視臺多轉用新媒體訊息,如網路即時新聞、社交媒體、網路攝影機與汽車行車記錄儀等,以便獲取更多社會、影視八卦、犯罪等新聞,目的是為了追求收視所需的觀眾和聽眾及經濟效益。而新聞網站的資訊來源則更為廣泛,電視、電腦、手機、專家、讀者都在上傳。

  多元經營撐住母體

  臺灣媒體新現象,首先是媒體生態系統的改變——紙媒完全電子化,並以電子版為主;即時新聞當道,記者在臉書上跑新聞;新聞專業人員有向“新聞勞動者”轉變的趨勢,一人多工(文字、攝影、影音),工作時間超長,陷於量與質的掙扎(新聞置入行銷與瑣碎化新聞),缺乏理想性。在時間與金錢壓力下,調查性報道被雜誌媒體或獨立媒體所取代。

  張立介紹了聯合報係的媒體事業藍圖,核心是起家的紙媒,週邊是數位媒體——聯合新聞網、聯合知識庫、自辦的UDN TV及手機APP等。最外圈是多元事業,包括“金傳媒活動展演”“買東西”“數位閱讀網”、聯經出版、寫作教室等等。因為單純做內容很難存活,必鬚髮展多元的事業,包括徵婚、買東西、辦兵馬俑展等,撐住母體。

  傳統媒體的價值何在?

  《中時電子報》總編輯劉善群説,在當下,必須要明確自己是為老一代讀者服務,為所有讀者服務,還是為新一代讀者服務?你認為價值小的他們認為大,新小奇成為新的標準,是市場在判斷而不是你來判斷。現在要用移動網際網路思維,媒體是服務生。從搖籃到棺材,要為大眾需求服務。

  那麼,傳統媒體還有存在的價值嗎?應該説,它的可貴在於專業守門,查證再查證,可信度高,有其權威性和影響力,仍然是新媒體內容的重要來源。部分新聞的産制、複製與引用渠道流程仍是:報業→電子報→入口網站→廣播與電視→網民。

  此外,有業界人士認為,隨著網路世代的興起,臺灣社會運動會呈現新的方式,藍綠及黨派惡鬥或者會漸趨消沉。(記者 張稚丹 吳亞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