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經濟“不長進”竟怪罪大陸?

2015年06月18日 08:05: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民進黨籍“立委”陳明文日前在質詢時痛批,簽訂兩岸ECFA協議的2010年,當年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是18.3%,但今年卻在“保七”;而臺灣近幾個月出口連續衰退,是過度“傾中”所致,意即臺灣經濟不好是大陸害的。但在場眼尖的官員、記者立即發現,陳明文完全援引了錯誤的數據。姑且不論數據正確與否,難道臺灣經濟“不長進”,是中國大陸的錯?

  陳明文用錯數據的糗事,立即被“婉君”快速轉載,事後陳明文的助理竟在網路上回嗆,説其引用的2010年大陸GDP年增18.3%,係“名義增長”(名目GDP),是官員媒體孤陋寡聞。人們不禁反問,“名義增長”如何與“實際增長”(實質GDP)的“保七”並論?“綠委”果真是“張飛打岳飛”,令人啼笑皆非。

  再則,大陸經濟成長“保七”,係因其本身在調整産業結構,全力發展高階、具研發能量的先進“智造業”,取代過去的粗放、勞力密集型産業。大陸産業結構轉型已小試身手,來自大陸的“紅色供應”崛起才是臺灣出口連續數個月衰退的真正原因,與“傾中”與否,一點關係也沒有。臺灣出口衰退,也是過去長期倚賴歐美代工訂單,未曾掌握關鍵技術,以致淪為低價競爭者所致。臺灣自身要徹底反省、痛定思痛,怎麼能又怪罪到大陸?

  陳明文錯用數據,只是政客沒水準問政的一個低級插曲,但由微見著,“綠委”過去7年就是用這種不正確的數據,“製造”臺灣人民之間的仇視與對立,成為政策推動的絆腳石,拖垮臺灣經濟。

  最近,臺前“經濟部長”尹啟銘投書媒體,直指“就是《自由時報》在扯經濟後腿”。據統計,自兩岸2010年6月底簽署ECFA後的下半年,該媒體對ECFA的報道就高達1400多則,大多數的報道是負面誇大的。

  事實上,一些綠營人士就是處心積慮擴大臺灣民眾對大陸的恐懼,以“賣臺”、“傾中”等負面字眼煽動“仇中”情緒。目前看來,這些“逢中必反”者的政治策略奏效了,但輸掉的卻是全臺灣的經濟發展。正是這些人,造成臺灣內部分化衝突,錯失全力發展經濟的機會。政治惡鬥,是拖垮臺灣經濟的真正原因。

  日前,中韓FTA正式簽署。儘管島內業者、學者已再三強調,中韓FTA對臺灣的衝擊有如“深水炸彈”,但島內反對者仍沉睡在“面板還要等八年,大陸才會對韓國降稅”的美夢中。“逢中必反”的這些人,正如同清朝中葉的閉關鎖國心態,以天朝上國自居,無視世界已翻天覆地的改變。可以預料的是,在服貿卡關、貨貿延宕、FTA沒影子的惡性迴圈中,有國際移動能力的企業,會首先出走。中韓FTA對臺灣的影響絕對是“短小長空”。(馥馨 作者為臺灣資深媒體人)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