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灣高鐵何以債臺高築?

2015年01月26日 10:3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交通部長”近日辭職,外界擔憂高鐵財改案遲遲未能解決,高鐵恐難逃破産的厄運。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分析造成臺灣高鐵財務狀況的原因,文章指出,臺灣高鐵從興建開始便已埋下了鉅額虧損的不良因子。除了利息負擔沉重,運量不足也是造成臺灣高鐵虧損的原因。高鐵的財務狀況對臺灣經濟而言好比是定時炸彈,如何力挽狂瀾,將考驗臺灣各界的智慧。

  評論摘編如下:

  島內“交通部長”葉匡時近日因高鐵財政改革方案在“立法院”被否決而辭職,成為2015年伊始第一位下臺的“行政院”官員。上月“行政院”剛完成改組,葉匡時願意留任,與以“行政院長”毛治國為首的新“內閣”共渡時艱,未料卻因高鐵案挂冠求去。毛“內閣”上任滿月之際即折損一員大將,可謂出師不利,但更令毛“內閣”困擾的是,高鐵財改案遲遲未能解決,高鐵恐難逃破産的厄運。這對本已經濟不景的臺灣社會無疑又是一大重創。

  臺灣高鐵是島內唯一的高速鐵路系統,是連接臺北市和高雄市的南北重要交通動脈,全長345公里。它于1999年正式動工,2007年投入營運。臺灣高鐵的技術水準相當於日本新幹線,而介於大陸動力和高鐵之間,通車後其服務素質和管理效率也獲得外界稱讚。以前人們從臺北開車到高雄,需要約5至6小時的車程,但如今搭高鐵只需2小時,大大縮短了旅途時間,在民生便利、經濟建設方面,都對臺灣有積極的意義。然而,這樣一條頗有口碑的大眾運輸線卻面臨倒閉,著實讓人不解和驚訝。俗話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臺灣高鐵從興建開始便已埋下了鉅額虧損的不良因子。

  臺灣高鐵是島內第一個採取由民間興建、營運,並於特許營運期滿後,移轉給當局的BOT模式公共工程,當時共投資了超過5000億元(新台幣,下同),與英法海底隧道並列為世界最大的BOT工程案。由於造價突破預算,而且原定的資本金嚴重不足,過度依靠對外融資,導致營運後面臨龐大的利息和債務壓力。當年高鐵的原始五大股東太電集團、東元集團、長榮集團、富邦集團與大陸工程公司原定應出資共4200億元,其中2800億元由臺當局協助融資,但實際只出資290億元,舉債高達3954億元,負債率達93%,利息負擔自然沉重。這好比一個人只有100萬元,但卻要買超過1000萬元的房子,每月房貸支出必定龐大。據報道,臺灣高鐵每年光是利息負擔就高達174億元,已吃掉了200多億收入的7成以上。

  此外,運量不足也是造成臺灣高鐵虧損的原因。當年高鐵競標時,臺當局預測每天旅客運量高峰時可達36萬人次,平時也有18萬人次,臺灣高鐵則更樂觀預測每天23萬人次。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07年高鐵剛營運時,每天旅客量只有約8萬人次,去年旅客運量平均每天也只達到13萬人次。臺灣交通部估計,未來60年每天運量高峰也不到21萬人次。運量不如預期,意味著收益較預期大減,加上高利率的利息和沉重的折舊負擔,資本額1083億元的臺灣高鐵,一度虧損達700多億元。

  高鐵的財務狀況對臺灣經濟而言好比是定時炸彈,倘若繼續惡化、乃至破産,對臺灣社會的衝擊不堪設想。如何力挽狂瀾,將考驗臺灣各界的智慧。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