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業者感受到了壓力
雖説臺灣民眾極其熱衷淘寶,並且也有不少臺灣中小企業及個人賣家已進駐淘寶及天貓平臺,但是淘寶網在臺灣的快速蔓延,依然會讓島內業者深感威脅。臺灣電腦公會理事長王振堂甚至曾公開表示,淘寶等大陸網商最終將摧毀臺灣的電子商務事業。這句話雖有誇大其詞之嫌,但是也從側面間接反射出了臺灣電子商務業者的困境。
用營業額來説話,雅虎奇摩的購物中心,年銷售額在120億元,折合成人民幣大約24億元,臺灣另一知名購物網站PChome的線上購物,年營業額也在百億元規模,而早在2012年,淘寶和天貓年交易額就已經突破1萬億人民幣。雙十一淘寶總交易額571億人民幣,相當於雅虎奇摩20多倍的年交易額。這也怪不得臺灣業者會憂心臺灣的電商無法抗衡大陸電商。
臺灣曾是網路時代的先行者,IT行業一直是臺灣的優勢。阿里巴巴臺灣分公司總經理傅紀清指出,臺灣廠商的製造能力很強,論産業鏈、生産製造深化與分工的程度與完整度,中國大陸廠商暫時落後臺灣廠商。但説到電子商務的觀念,臺灣廠商落後大陸3到5年,若能改變觀念,利用電子商務行銷産品,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在臺灣,電子商務的氣氛還不夠濃烈,網購環境不佳使得民眾不常網拍只是其中一項原因,各大品牌不願介入網際網路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雖然臺灣品牌相當多元化,但真正介入網際網路的卻只有一些小型品牌,另外臺灣傳統百貨公司一律沒有觸碰電子商務。據了解,臺灣傳統百貨公司對電商一直持保守態度,決策層均擔心進入電商後,對實體店衝擊太大。
當線上購物越來越火之後,人們勢必會不局限于本土的購物網站,比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學會了海淘,在價格更為優惠的美國亞馬遜等網站購物,然後直郵回中國。電子商務早已衝破了國與國的商務障礙,逐漸實現了跨境化,電子商務也成為了各國競相爭取的新領域。同理,臺灣同胞選擇更為方便、快捷、便宜的淘寶網也是大勢所趨。而臺灣電商業者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也該尋找適合本土的新出路,迎頭趕上。(俞菁)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