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臺企對“中國馳名商標”上了癮

2013年01月07日 08:11: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連日陰雨綿綿,有人開玩笑説,這就好像臺灣的經濟,還是讓人感覺有些“冷”。辭舊迎新,許多民眾的心願是經濟回暖。臺灣經濟要走出低谷,目光一定要投向大陸,這早已是島內業者的共識,然而,兩岸經貿往來的內容在變,大陸對臺灣也早已不僅僅是可以銷售商品的市場。兩岸經濟合作步入“深水區”,兩岸需要更多深層次、制度化的思考。

  臺企面對商標維權困擾

  1月3日,臺灣行業領導品牌企業聯盟召開記者會,説明臺灣企業參與“中國馳名商標”的情況。目前,臺灣共有28件商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殊榮。聯盟召集人張平沼先生説:“這個數字不準確,因為我們只統計了在臺註冊的企業,有不少獲得此項殊榮的臺商企業是以在大陸註冊的公司名稱申請。”

  越來越多的臺企想要參與並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因為越來越多的臺企想跨海到大陸發展。臺灣海峽兩岸商務協調會副會長賴文平接受採訪時指出,雖然國家工商總局在審查“中國馳名商標”時相當嚴格,但臺企仍然在努力爭取,因為這是對産品品質的肯定,同時可以提升臺企産品在大陸的知名度。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臺企在變化,從傳統産業拓展到高科技産業、生物産業;從消費端品牌拓展到生産端産品。“這其實也是臺企在大陸發展軌跡變化的一個體現。臺企在大陸面臨著轉型升級。”臺商陳先生對記者説。

  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對於想要在大陸生根的臺企來説,有著更特別的意義。金可國際集團旗下的寶島眼鏡在臺灣家喻戶曉,走入大陸後,通過成功的行銷策略,也迅速被廣大消費者接受。“可是,最讓我們頭痛的是‘山寨’,不少挂著寶島眼鏡招牌的店家,其實跟我們毫無關係。”金可國際集團董事長蔡國洲説,隨著兩岸經貿合作的深入,臺商深耕大陸,品牌商標維權成為必須面對的問題。如果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就避免了惡意搶注的困擾。

  細化兩岸産業分工合作

  大陸,已經不僅僅是市場。從早期到大陸銷售産品到紮根大陸,兩岸業者考慮越來越多的是雙方合作如何深入和細化。

  兩岸航空業者進行了有益嘗試。1月3日,大陸南航、東航、廈航和臺灣中華航空公司正式啟動“攜手飛”合作計劃,此後,兩岸民眾可以享受4家航空公司共用航班。這不僅大大方便了兩岸民眾的往來出行,也使得兩岸航空公司得以客源共用。臺灣華航總經理孫洪祥還特別提出,希望兩岸航空業未來可以在業務、線路開發、經營策略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兩岸經貿交流的內容正在改變,因此,兩岸實現經濟合作制度化的呼聲也由來已久,ECFA的簽署更贏得了兩岸的掌聲。業者期待隨著ECFA後續協商的推進,兩岸真正實現産業分工合作。

  産業合作的重點在哪?張平沼説,之前,因為兩岸的合作主要是在傳統製造業上,因此大陸參訪團到臺灣參訪最常拜會的是工業總會和電電工會,可是,現在大陸參訪團拜訪最多的是商業總會,2012年就有400多個團體,關注的重點是兩岸服務業和金融業的合作,因為這是未來兩岸産業合作的重點。

  兩岸産業合作的意願看得見,兩岸也在積極推動,然而成果卻不甚顯著。有島內學者指出,正如ECFA後續協商的推進,兩岸經濟往來也在步入“深水區”,必然涉及敏感技術問題,如技術開發、共同標準的制定等,需要時間和耐心,也需要互信的累積和增加。

  馬英九在元旦講話中,再次提到“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建設,這也被列在臺灣“黃金十年”的施政重點中。有島內媒體指出,若能將“自由經濟示範區”建設成為兩岸産業合作示範區,就産業合作進行重點突破,則可逐漸形成新階段的分工模式,促進兩岸産業互利雙贏。(記者 李煒娜 吳亞明)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