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   經濟

颱風給的教訓:防災問題更甚于救災

2010年09月21日 09:05:00  來源:
字號:    

  儘管已經遠離臺灣,但這波中颱風“凡亞比”所挾帶的強風暴雨卻是橫掃臺灣,並造成76人受傷,特別重創大高雄,造成高雄市及高雄縣仁武、大社等平地鄉鎮,出現近9年來罕見、也是最嚴重的水災。可以這麼説,這兩三年來襲的颱風,都會創下一些首見記錄。臺灣《工商時報》21日對此發表社論:《環境脆弱 防災問題更甚于救災》,現摘錄如下:

  這波凡亞比的雨量確實驚人,短短一個下午,高雄岡山降下了872毫米的雨量,左營也有535毫米,破了莫拉克颱風的記錄!氣象局原本預估臺灣南部雨量是700毫米,但在當天下午2點即上修到1千毫米,結果短短6小時,晚上7點,又上修到1400毫米。高雄市、高雄縣10個鄉鎮、屏東縣11個鄉鎮都淹大水,部分地區甚至快達一樓高。尤其晚上又逢滿潮,豪大雨無法宣泄,高雄市淹水來到最高峰,愛河的水罕見地溢出河岸,高雄市仿佛成了水都威尼斯,但不見船隻,只見淹沒的車頂。 

  在強風暴雨肆虐下,岡山、仁武、大社、永安、左營也都傳出工廠遭淹水的災情。其中又以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的災情最慘重,工業區工廠因淹水全部停爐,使得上游的中油五輕先是“降載”,“待煉”狀態,“工業局”粗估整體直接損失逾20億元。 

  除了雨量外,凡亞比“快速”穿越臺灣,颱風中心肆虐臺灣長達9個多小時,為花蓮帶來破壞力驚人的17級強風,蘇澳也高達16級,梧棲及成功的風力也有13級,臺南有12級。 

  “八八水災,高雄市區都沒這次嚴重”,許多受難戶一邊拼命搶救家中物品,滿腹不解,嘴中念著“消防隊嗎?我們這裡淹水快淹到胸部了”!

  儘管這次政府防臺救災工作,基本上都有到位,救災成果也停留在沒有造成重大傷亡,好像如此就感到安心。殊不知,距離上一次莫拉克風災才剛一年而已,凡那比又再度把臺灣面對災害背後的結構問題,再度的凸顯出來。 

  如今,一個颱風動輒帶來上千毫米的雨量,對臺灣而言好像已不再是特別的事情。像莫拉克還帶來3千毫米的最大降雨,比起這一次最大降雨1千毫米,多上2倍以上,而上一次雨是降在山上,所以發生了小林村慘劇;這一次是降在海邊、平地,結果是造成平地與海邊大淹水。臺灣環境的脆弱性表露無遺,而根據統計,每年侵襲臺灣的颱風平均三、四個,如何面對這樣的脆弱的環境是當局的當務之急,而不能只停留在救災層面的思維,要有更深層的防災認知與作為。 

  就這一次雨量而言,連續6小時,每小時都下了超過百毫米的雨量,超過雨水下水道設計每小時只能排七八十毫米設計排雨量,應是淹水問題主因,但我們的雨水下水道平時真的有在做維護疏浚嗎?這些雨水下水道主管機關都是當地縣市政府與鄉鎮市公所,他們根本沒有維護專責人員設置,常疏于維護,結果設計可以排70毫米雨量,因為垃圾灰塵堆積,可能一半的效率都未發揮,而這些下水道又都在地下,一般人本不會注意的。 

  從凡亞比颱風以及過去莫拉克颱風,我們可以清楚發現,隨著暖化問題愈來愈嚴重後,現今侵襲臺灣的颱風所帶來的極端強降雨,也會愈來愈普遍,只要暴雨降到哪,災害就發生在哪,不管山邊、海邊、平地,幾乎可以説是無一倖免。換言之,這種情況在過去莫拉克讓我們有了山上危險地就撤離的教訓,但凡亞比的平地海邊淹水的教訓,我們真的學到了防範的教訓嗎? 

  臺灣地狹人稠,莫拉克的悲劇已讓我們警覺到情況不對,住在山上的居民還可以緊急撤離,但設立在平地的工廠,如果同樣碰到瞬間龐大的雨量,根本無法撤,難道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這些廠房被淹水嗎?南臺灣這次正式讓我們見證了這樣的情況,而不諱言的説,這樣的問題才剛開始要讓我們頭疼呢!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趙靜]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